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南韓梨泰院29日發生萬聖節恐怖踩踏事件,釀成154人死亡、149人輕重傷。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參加大型聚會要注意6點,包括地點、目的、規模、參與者、持續時間和氣候。
黃軒在臉書說,這是南韓開放疫情後的第一次萬聖節,報復性大型群眾集會(Mass Gathering ,MG)一開始就是典型安全失控,殊不知只是單純大型的人聚集,沒有風險管理,其實是一種危險行為聚會。
▼萬聖節活動變調宛如煉獄。(圖/路透)
黃軒表示,人擠人、人貼人在一段時間、一個有限空間,基本上就是危險,那是叫「擠壓」,只要有一個人不小心跌倒,就會有連鎖反應的推倒踩踏現象,這些在國內外都常看到大型群眾集會人踩人、人擠人的死亡。
什麼情況才叫大型群眾集會?黃軒指出,傳統上定義人數超過1000 人,在特定地點和時間內,為了特定集會活動聚集;儘管如此,大多數已發表的文獻都是定義,超過2.5萬人參與的大型活動,才是大型群眾集會活動。
黃軒提到,美國國土安全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告訴大家,群眾集會可以根據大型活動的地點、目的、規模、參與者、持續時間和環境氣候,可以有效事先知道自己去參與的大型活動安不安全?
►地點:
你要去的大型活動在室內或室外舉行?食物、水和衛生設施可能情況如何?
►目的:
群眾聚集活動可以是政治的、宗教的、社交的或運動的,這些活動會影響參與者情緒激動,而忘了自身有人擠人的危險。
►規模:
你參與的聚會是超過千人(超過1000人)或萬人(超過2.5萬人)規模?群眾集會的人群密度愈來愈高,密集的人群疾病傳播病毒肆虐,愈容易或引發騷亂或人群擠壓災難機率愈高。
►參與者:
和你參與者是一個獨特的人群,例如某宗教或某政治團體,例如是一群老年人,他們正試圖在生命盡頭,去完成一次宗教朝聖活動之旅,這代表老人疾病突發事件會上升。大型參與者如果可能涉及酒精或藥物使用,這會更使你參加的活動,變成極危險的犯罪行為活動。
►持續時間:
當活動拉長到深夜,事件持續的時間愈長,當地資源就愈有可能被耗盡並變得緊張,例如夜間的醫療工作人員減少了,突發狀況增加,其實危機更增加了。
►氣候:
你要去參加的群眾集會,也會受當地氣候變遷的影響,天氣、繁忙的旅程和其他因素會影響群眾集會的能力,太冷、太熱,太乾、太潮濕都會令大型活動的人,變成大型忍受不了環境影響的人群。
▼這場活動湧入10萬人。(圖/路透)
黃軒表示,以南韓為戒,該場合沒有控制人數,短時間大量人潮湧入,狹窄空間的一個巷內湧入近10萬人,沒有出入人潮管控機制,大量裝扮鬼面具聚集,緊急狀況一時也分辨不清是誰了,活動一直拉長到深夜,人群聚集愈來愈多,大家都很興奮不已,也忘了安全防護。
黃軒指出,密集的人群容易引發騷亂或人群擠壓災難機率愈高,依照往前推進踐踏,參與者的情緒激動更忘了自身有人擠人的危險,人群密度高形成骨牌推倒的效應,導致人群因摔倒的壓力而致死。
黃軒說,隨著人群移動,前方的被阻擋,後方不知情的群眾仍會繼續向前推擠,而在人群裡難以判斷當時情況,就在混亂之中,釀成反覆踩踏推擠的事故。
▼事發在一條斜坡窄巷。(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黃軒提醒:
1、國界開放,不是危險解放:各國的旅遊業短時間內,預計一定是大量人群聚集在某個旅遊勝地,但你在旅遊時刻,你怎麼會意識到「國界開放不是危險解放」呢?
2、年底大選,年底節慶活動:一些大選,例如馬來西亞11月19日大選,這些都是因政治團體造勢大會的活動,造成了人潮擁擠的情況。年度慶典佳節例如聖誕節、新年假期,這些幾乎都是易合乎大型群眾集會的時機。
3、世界衛生組織(WHO)不再以多少人數集會,才算是大型群眾聚集,而是將大型群眾集會定義為,「只要參加的人數足以使社區、城市或國家緊急狀態,都會算是有組織的大型群眾集會,而造成現場人員大量受傷事件,都是一件社會的大事件。」
黃軒寫道,也就是說,即使少量的人數在聚會,如果不考慮自身安全,其實聚會都是危險的!更何況現在整個地區疫情大流行警訊尚未解除呢!之前已經告訴大家,人類大型群眾集會除了造成人踩人慘劇外,還有很多傳染性病毒會大量傳播到你身上,而你會把這些病毒帶回家,傳染給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們…
黃軒提到,在COVID19病毒的大流行在地球上未解除前,任何大型群眾集會或許對全球健康安全,就是一種危機。
►本文獲得黃軒醫師授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