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批2050淨零做不到 環保署長:必須兼顧環境與經濟的永續

2022年11月1日 13:09

▲▼環保署長張子敬到立院進行「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報告。(圖/記者許敏溶攝)

▲環保署長張子敬,日前到立院進行「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報告。(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潘姿吟/綜合報導

環保署長張子敬昨(31日)接受網路節目「震傳媒」專訪,針對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日前提到,蔡總統所說的「2050淨零排放(2050淨零轉型)」根本做不到一事,張子敬表示,達到2050淨零排放相當不容易,但這是全世界的共識跟目標,這幾年聯合國強調永續發展,除了氣候行動以外,同時要兼顧環境與經濟的永續,若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較多行動,勢必對經濟造成影響,也必須考量社會能否承受,畢竟,每個國家路徑不同,必須兼顧各種目標,最終達到永續發展。

李遠哲認為,倘若從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回推,2030年的碳排量應該要減半,而不是只有設定的2成;對此,張子敬表示,現在討論2030年目標,考慮因素包括社會承受度及技術能力,例如:政府全力發展光電,但土地可能不夠多,而若限制能源使用,但可能又導致物價衝擊、影響弱勢,所以,每項因素都必須一起討論。

張子敬指出,李遠哲有其學術與理想,我們也有我們的理想,但站在行政部門看永續發展,氣候變遷是其中一項,也要兼顧其他面向,以確保在淨零減碳過程中,社會可負荷所受的衝擊。他提到,2020年減碳目標2%,但只有做到1.88%,外部原因包含疫情等。2025年目標要減10%、2030年要減20%,2050淨零排放則是公認目標,就像是學測或以前的聯考,先前設立的2030等目標就像是模擬考,可以檢驗有無朝目標走,若沒達到就要隨時進行調整。

此外,張子敬表示,光靠現有技術做不到2050淨零碳排,即使現在已經非常努力,但若2030年後沒有新的技術,也可能達不到。

▲▼環保署長張子敬到立院進行「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報告。(圖/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長張子敬在立院進行「我國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圖/環保署提供)

張子敬說明,政府談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並非憑空想像,現在的策略是在2030年前利用既有技術盡量最大化,2030年後當先進國家新的技術出來時,台灣運用國際新技術就有機會達得到。因此,2030年以前,要把現有技術,包括電動車、太陽能、氫能等達到成熟應用。

最後,張子敬還說,現有科技無法達到2050年淨零,國際共識是結合2030年後的新技術;國發會也提出12項淨零戰略,如氫能由經濟部規畫,環保署則主持「淨零綠生活」等。

至於徵收碳費議題,張子敬強調,無論是碳費、碳稅或是碳交易,重點在於先讓碳有價值、價格的「碳定價」,目前的規劃是「碳費先行」與「碳交易」,將會從排碳大戶開始收費。一但「碳定價」確定,減碳的廠商也可以估計一頓的碳可以賣多少錢,這樣就可以產生交易,也有減碳動機。

不過,他不希望碳交易平台成為一個金融商品,而是讓它成為一個經濟手段,未來會由環保署建立平台,不希望是用投資的角度來買,以免價格被炒高後,讓真正需要排碳權的產業買不起。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