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以為「負債才正常」!專家點破迷思:債務永不可能帶來財富

▲購物,衝動購物,消費,信用卡,皮夾,儲蓄。(圖/翻攝自pixabay)

▲阻礙財富的最大迷思,就是很多人以為「負債才正常」,沒想過不用付貸款的生活。(圖/翻攝自pixabay)

文/戴夫.拉姆齊(Dave Ramsey)

摘自/時報出版《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從擺脫負債到安穩退休的理財7步驟

當我們參與了大眾認為正常的事時,即便其實很愚蠢,還是會為群眾所接受。有時候我們甚至不會意識到自己在做的事很蠢,因為我們被教導成:「事情就是這樣做的。」所以從來不問為什麼。當我們參與迷思,也學會了發展出充滿迷思的原則。多年來,我們依循著迷思,投資了更多的時間和金錢進去,成為了迷思的大弟子,大聲且充滿熱忱地宣揚迷思的內容。我們成為迷思的專家,將其兜售給他人,讓他們也加入這個謊言。我也一度加入了謊言的行列,但再也不會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要讓猴子把你拉下來!

債務以一種激進且喧囂的方式頻繁地推銷給我們,以至於要想像零債務的生活還需要先打破這個迷思。我們必須有系統地打破這套迷思內在的運作模式。債務在我們的文化中根深蒂固,導致很多人甚至無法想像擁有一部車沒有車貸要付、擁有一棟房子沒有房貸要付、身為一個學生沒有學貸要付、有信用額度卻沒有信用卡。

我們反覆地被兜售債務,熱烈到大多數的人無法理解沒有帳單要付會是什麼樣子。正如生而為奴的人無法想像自由那般,我們不知道早上起床沒有債務是什麼感覺。根據 CardTrak 這個機構的統計,眼下全美的信用卡債總計有九千兩百八十億美元。我們不負債就活不下去,是嗎?

過去數年,我與數以萬計的人一起為了他們的金錢大翻身而努力,我發現了致勝的一個重大阻礙,就是我們對於債務的觀點。大多數決定停止借錢的人都經歷過一件奇怪的事:被奚落。那些相信「負債是正常」的家人和朋友,也就是這個迷思的信徒們,會去嘲弄那些踏上自由之道的人。

❝ 致勝的一個重大阻礙,就是我們對於債務的觀點。 ❞

約翰.馬克斯韋爾(John Maxwell)講了一項對猴子所進行的研究。有一組猴子被鎖在一個房間裡,房間的正中央有根桿子。桿子的頂端,掛著幾根甜美且熟透了的香蕉。當有猴子試圖爬上桿子,實驗人員就會用水管噴水,把牠沖下來。每次只要有猴子爬上去,就會被沖下來,直到這群猴子都被反覆沖下來之後,牠們就瞭解到攀爬的企圖是無望的。接下來,實驗人員觀察到,只要有猴子試著爬上那根桿子,其他猴子就會把他拉下來。

他們把其中一隻猴子換成了另一隻不瞭解這個系統的猴子。這個新來的傢伙一試著要爬桿子,其他猴子就會把牠拉下來,並且因為牠的嘗試而懲罰牠。實驗人員一隻一隻地替換掉猴子,直至房間內所有猴子都沒有實際被水管的水沖下來為止。但是,這批新猴子中,還是沒有人被允許去爬桿子;其他猴子總是會把牠拉下來。房間裡沒有任何一隻猴子知道為什麼,但是沒有任何一隻被允許去拿那些香蕉。

我們不是猴子,但是我們顯現出類似的行為。我們甚至不記得為什麼了,但就是知道自己需要債務。因此,當我們摯愛的人決定要進行金錢大翻身,我們就會嘲笑、會氣憤,然後把他拉下來。我們就像是最後的這組猴子。我們滔滔不絕地說出跟這個迷思有關的話術,彷彿任何不想要負債的人都是不聰明的。那個人肯定是個傻瓜、某種狂熱分子,或是更慘的「金融文盲」。

▲▼信用卡。(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債務會帶來極高的風險,通常不會帶來財富。(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迷思 vs. 真相

我想要透過檢視多個比較次要的迷思,來揭露債務迷思運作的方式。但是我得提醒你提防自己想要捍衛借貸生活方式的本能。冷靜,放輕鬆,跟我在接下來的幾頁中兜個風。我講的可能還是有些道理的。如果,在這個破除迷思的章節之後,你的結論是,我只是一個出過幾本書的自大狂,我也不會強迫你改變。但是,以防那數萬個經歷過金錢大翻身的家庭有什麼訊息要告訴你,你還是放鬆心情繼續讀完它吧。卸下你的心防,晚點再架起你的層層防備都還來得及。

迷思:債務是一項工具,應該用以創造財富。
真相:債務會帶來極高的風險,通常不會帶來財富,而且有錢人也沒有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常使用債務。

當我在房地產業首次接受培訓時,我記得有人告訴我債務是一項工具。「債務就像是支點和槓桿」,讓我們可以舉起我們原本無法舉起的東西。我們可以買房、買車、自行創業或外出吃美食,不必為了等待能夠做到這些事而煩惱。我記得有一位財金教授告訴我們:債務是一把雙面刃,它可以像工具一樣為你切東西,但也可能會割到你、帶來傷害。

我們一直被兜售一個迷思,即我們應該要用別人的錢來賺自己的錢。在這個議題上,學術界說得可誇張了:老練且具嚴謹專業訓練的金融人士都會利用債務為自己牟利。這邊要小心啊,一不小心你就會傷到自己。

我的主張是,債務帶來的風險足以抵銷任何利用債務槓桿帶來的好處。因為時間——長達一生的時間風險,會摧毀迷思傳播者所宣稱的可感知收益。

❝  債務的風險足以抵銷任何利用債務槓桿可帶來的好處。 ❞

我自己也曾經身為迷思傳播者,可以用相當具有說服力的方式重複講述這個迷思。我特別擅長「債務即工具」的話術。以相當複雜的內部投資報酬率向投資人展示確實會賺到錢的方式,我甚至曾將處於虧損狀態的出租型房產成功銷售出去。真的很容易啊!

我可以帶著熱忱滔滔不絕地宣揚這個迷思,但是人生和上帝給了我一些教訓。只有在失去一切,並發現自己破產後,我才想到應該要考慮到風險這個因素,甚至也要反映在數字上。根據箴言二十二章七節:「富戶管轄窮人,欠債的是債主的僕人」。面對這段經文,我不得不做出清醒的判斷,誰說的才是對的──告訴我債務是一項工具的財金教授呢,還是顯然鄙視債務的上帝呢?貝弗利.希爾斯(Beverly Sills)說:「任何值得前往的地方,都沒有捷徑。」她說的一點都沒錯。

我發現,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渴望成為的那種人的生活,就可以找出他們的共通處。如果你想看起來纖瘦骨感,就去觀察那些纖瘦骨感的人;如果你想變成有錢人,那麼有錢人都怎麼做你就跟著做,而不是按照那些散播迷思的人所說的去做。

「富比士美國400富豪榜」是《富比士》雜誌評選排名的美國四百個最有錢的人。在做調查的時候,「富比士美國400富豪榜」中有75%的人(有錢人,不是你那位一貧如洗還意見一堆的大舅子)皆表示,要建立財富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擺脫債務,並且保持零債務的狀態。沃爾格林連鎖藥局、思科系統和哈雷機車都是無債經營模式。

我在擔任金融顧問期間,見過數以千計的百萬富翁,其中沒有任何一位表示自己是透過信用卡的紅利點數致富的。他們的生活開銷都小於他們的收入,並且只在有現金的時候才會花錢,沒有事後付款這回事。

▲▼時報出版《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從擺脫負債到安穩退休的理財7步驟》,作者戴夫.拉姆齊(Dave Ramsey),暢銷作家、個人理財專家,也是同名理財節目的主持人。「理財之前,要先理人,誠實面對花費過多、儲蓄過少的天性。從破產、到財務自由、到成為千萬人追隨的理財專家,教你擊退習於漏財的自己,打造經濟衰退、也能微笑面對的收入流。」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