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故宮日前發生3起文物毀損案,對此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7)日前往故宮,考察庫房文物保存情形,首度一窺山洞庫房等場域。其中瓷器多以鐵箱管理,工作人員也公開文物保存方式;而山洞庫房為單一出入口,每日人員結束工作後,都必須在廊道大門貼上封條,如此也能紀錄前一日出入人員。
▲故宮首度公開山洞庫房「瓷器點查室」,專業人員分享文物保存方式。(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山洞庫房前廊道門口,每日人員在最後離開時都會貼上封條。(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山洞庫房「瓷器點查室」人員進出嚴格管制。(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遭爆去年2月、4月及今年5月陸續發生文物毀損案,而今年的「清乾隆青花花卉盤」確定是人為疏失,故宮也對此提出改善。其中山洞庫房以保存瓷器為主,在案發的「瓷器點查室」已於今年8月底完成改善措施,除了將空間動線調整,也將桌子周圍加上「高密度泡棉」加強防護,防止文物掉落;此外當鐵箱從庫房出來後,還有設置「實盒暫存區」、「空盒暫存區」等。
▲▼故宮山洞庫房曝光。(圖/記者林育綾攝)
據了解,目前故瓷多以大型鐵箱管理,好處是運輸便利,較不擔心外力衝擊,移動過程可以不受晃動影響。鐵箱大致有三層防護,分別為外箱(即鐵箱)、中箱 (緩衝材,如無菌棉花)、內箱(藍布盒,而文物還有再包裹一層緩衝材);而運輸多半是為了到國外展出,從北院到南院也會使用。
▲故宮瓷器部分以鐵箱加上稻草等緩衝材來保存。(圖/記者林育綾攝)
▲▼另一種則是以無菌棉花搭配藍布盒保存。(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人員也示範鐵箱內如何保存文物,其中一個方式是以稻草作為緩衝材保存;另一種則是以無菌棉花搭配藍布盒來緩衝,鐵箱內多為「一箱多物」。不過故宮博物院長吳密察表示,未來鐵箱內的瓷器都會陸續「改箱為櫃」且以「一物一箱」為原則保存;文物也會以數位化管理,避免疏漏情形。
據了解,目前故宮器物處文物共7萬多件,只剩瓷器約2萬多件尚未「改箱為櫃」。此次改革,為故宮保存文物重要改革之一。
▲故宮在文物破損事件後,將庫房的瓷器點查室改善。(圖/記者林育綾攝)
▲整理桌的周邊也加強以泡棉防護,避免文物掉落。(圖/記者林育綾攝)
▲除了瓷器庫房,故宮也首度曝光書畫庫房,以木製櫃收藏。(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瓷器庫曝光,此區域共有453箱鐵箱,以鐵箱管理優點是運輸便利,較不擔心外力衝擊。(圖/記者林育綾攝)
▲緩衝材早期為稻草,後來也有無菌棉花。(圖/記者林育綾攝)
▲▼故宮文物保存庫房曝光,此為「改箱為櫃」的區域,櫃子外皆有文物清單,此設計防震效果佳。(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次也是吳密察上任以來首次發生人為疏失文物損壞情性,吳密察表示,自上任以來一律是發生問題就必須查,查了後確認有人為疏失,就必須懲處;而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改善,秉持著「該查就查、該辦就辦、該改就改」的原則,一切透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