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袁茵、陳家祥、陶本和
◎ 攝影/湯興漢、黃軍瑋
文/陳家祥、袁茵
今年9月開幕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台北刑務所,如今在台北市政府的「老房子文化運動」的改造之下,搖身一變成為日式建築群,讓人感受「一秒到京都」的體驗。市長柯文哲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專訪時說,房子要有生命,裡面要有故事,榕錦園區市府花了近2億,保存舊有古蹟建物的同時,也賦予新的意義與價值,「台北市零碎的老房子很多,現在計畫要把老房子串起來,變成城市小旅行」。
▲柯文哲說,要把台北市的老房子「串」起來,變成城市旅行。(圖/記者湯興漢攝,下同)
台北市開發早,自清朝、日治時期一路至今,超過200年歷史;尤其20世紀中後期快速發展,高樓大廈、交通要道積極闢建,一路發展成現今的樣貌。過程中,有不少建物已不敷使用,台北刑務所正是其中一個案例。
這次專訪約在大安區的「榕錦時光生活園區」,此處原為台北刑務所宿舍古蹟建築群,透過老屋新生計畫,成為了台北市最新的打卡勝地。專訪前,柯文哲先帶記者導覽園區,介紹市政府如何將宿舍圍牆列為古蹟保存,並且融入園區的設計。
「以前只要指定建物為古蹟,很快當天就會發生火災,所以不趕快搶救什麼都不見了。」柯文哲說,這片園區當年叫做華光社區,以前這裡的建物幾乎全部爛掉,但透過台北市的老房子運動,修復、保存、再利用,「這些宿舍群花了2000萬緊急整修,再陸續投入1.4億,後來要進駐的廠商再加碼6000萬裝潢」,如果當時不理,現在就什麼都沒有了。
其中,園區裡有一間商家選擇的店點,不僅是百年建物,還與百年榕樹融合再一起;由於該棵榕樹已被文化局列管,因此市府在不影響樹木生長的狀態下,保存建物、房樹共生,是真正的「樹屋」。
柯文哲說,當初設計園區時,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在興建建物的同時保存樹木。此外,找什麼店家進駐也是一大學問。柯說,一個房子要有生命,裡面要有故事,園區修好後最難的是要找誰進駐,這些店都是有特色的店,「搭配日式建築,因此招來的商店也都會以日本和風為主」。
此外,這區也把當地居民的需求納入,特別設計了長照中心。柯文哲提到,不希望一個建築物變成鄰避設施,就要把社區的需求帶進來,所以像老人的日間長照就會在這裡,這也是過去蓋社宅得到的經驗,「一開始蓋社宅每個都舉白布條抗議,後來公共建築設計融入社區需求,這一區缺乏日間照顧,因此就設計一個」。
談起園區的設計理念,柯文哲說,台北市政府推動老房子運動多年,「每個建築物要有故事才有生命,這一整排是台北監獄的員工宿舍,本身就有故事;裡面被關的都是一些重要人物,這地方是有它的故事,當時就決定要保存」。
而為了不讓苦心設計、耗資1.6億的園區沒落,台北市政府在招商上也給了一些讓利,吸引精打細算的業者進駐。柯文哲說,以前這邊是國有地,店家來租一定要收房屋稅、地價稅、租金,而且又規定每個約不能超過9年,「店家會想,這樣9年內要回本太困難」,因此決定,裝潢、修繕的錢可以抵免房屋稅、地價稅與租金,這樣廠商就會蓋得漂亮,建物只要沒有超過9年,就願意修的更漂亮。
柯文哲說,台北市目前總共有22處老房子,在榕錦園區之前最大的就是陽明山美軍宿舍群,只有這2處有達到聚落的程度,「台北市零碎的老房子很多,現在計畫要把老房子串起來,變成城市小旅行」。
柯文哲以台北市西區的大稻埕商圈為例,大稻埕為什麼老房子運動成功?因為大稻埕本身就有故事,那邊是1920年台灣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所以走在迪化街就會看到當年蔣渭水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大稻埕會比其他老街成功的原因,因為他本身故事很多。
「同樣道理,到新北投的張少帥故居、日本神風特攻隊住所,都是有故事的。」柯文哲說,重點是要讓建築物都有生命,不是把它拆掉重建,如何把以前有發生火災燒掉、焦黑的建物保存,怎麼把樹、房屋融在一起的房屋保存,難是難在這裡,建築物的設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