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台南七股「漁電共生」助養殖業科技轉型 在地青年:看見希望

▲▼漁電共生養殖團隊。(圖/民眾提供)

▲養殖業結合綠能業者齊頭並進。(照片非七股,示意圖/民眾提供)

地方中心/台南報導

台灣正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透過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提升國家與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而太陽光電擔負最重要的角色,其中「漁電共生」則承擔了4.4GW目標,約可產生近40億度電,而在台南七股正在進行「漁電共生」轉型。

台南七股小漁村,養殖戶黃大哥說:「傳統室外養殖方式,不只容易遭遇天候、溫度、水質等因素影響,更讓魚蝦時刻暴露在疾病的風險當中,往往會因鳥類排泄或其他因素,就讓一整池魚蝦染疫,而隨病毒長年累積,就會逐年影響養殖產量。架設能遮風避雨的太陽能板後,養的魚蝦較能在穩定環境中成長,也減少受到鳥類攻擊或帶來疾病,或因大風雨、過度曝曬,導致塭池水質鹽份不斷改變,魚苗不適夭折,預期相同面積產量比沒有架設光電板前平均會多出兩成」。

另外一位養殖戶楊大哥說:「經過日曬雨淋和潮汐侵蝕,導致鄰近的塭堤有坍崩的危險,和我合作的光電公司,除了在施工前充份跟我溝通太陽能板的配置及未來的捕撈動線外,甚至在知曉塭堤會有坍崩的危險後,更主動利用光電基樁工程來增強塭堤強度,以往自己管理漁場環境顯的有些力不從心,有了光電業者的加入後,對於整個養殖環境的提升與維護更有信心,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

▲▼漁電共生養殖團隊。(圖/民眾提供)

▲養殖業結合綠能業者齊頭並進。(照片非七股,示意圖/民眾提供)


傳統農漁業的職人們在種植與養殖時,需要看天吃飯,還需要經歷一次次的試驗、以及長時間密切照顧,才能享有最終收成的果實,但這在勞動力人口嚴重老化的背景下,面臨到的是傳統經驗逐漸凋零的危機。不過現在七股地區,有一群在地養殖青年卻看見了七股轉變和漁村升級的曙光。

他們認為和漁電共生的養殖團隊接觸並接受他們的輔導,新穎的養殖觀念再結合智能養殖科技,只要有一支智慧型手機就能掌握魚塭狀況,提前做好防範或啟動緊急應變措施,減少損失進而提升養殖效益,智慧養殖技術不僅看到新希望,也將是臺灣農漁轉型通往永續發展的重要路徑,面對轉型,面對改變,總會有陣痛期,也需要時間去適應,但傳統農漁村轉型升級是必經之路,唯有改變才能讓七股走出不同的道路,帶動青年返鄉,讓臺灣的經驗持續傳承。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