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長搞錯了!只是5年1次工商普查 沒查稅也無聯合稽查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館長陳之漢日前在直播中自爆,名下7間公司同一時間被查稅,但今致歉,並稱派員稽查的是行政院主計總處。但據了解,館長所指的是每5年1次的「工商普查」,並非查稅、也非聯合稽查,是由各地方政府派普查員執行,不是中央執行。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10日表示,有關有健身業者聲稱行政院主計總處連續五年對其經營之公司進行「稽查」,實為嚴重誤解。行政院主計總處為中央主計機關,依統計法之規定,至少每五年會針對工業及服務業等進行普查(俗稱「工商普查」)。

羅秉成說,此項普查不是查稅,也不是聯合稽查,資料保密僅供統計之用,更不會移作課稅之用,且若已自行上網填報者(約有7成業者),也不會派普查員訪查。該普查是由行政院主計總處與各地方政府主計處共同辦理,由地方政府派普查員執行。

今天該業者誤解財政部對其進行查稅後,已請稅政機關向業者說明及對外澄清,但該業者對於工商普查仍有所誤解,特此補充釐清說明,避免各界誤傳。

羅秉成強調,工商普查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整體工業及服務業最新基本資料,提供政府規劃工業及服務業發展計畫,作為釐訂有關產業發展策略之參據。相關資訊,也可於行政院主計處網站上了解。

▲▼館長晚間在直播中,像財政部道歉,真正出動稽查是行政院主計處。(圖/翻攝自館長惡名昭彰)

▲館長晚間在直播中,向財政部道歉,真正出動稽查是行政院主計處。(圖/翻攝自館長惡名昭彰)

館長在直播中表示,查稅事件曝光後,很多民進黨的立委或其他朋友,也幫忙打電話到財政部確認,也很抱歉讓財政部長長官受到很大的壓力。他也說,自己是真的也有受到政府的聯合稽查,但稽查單位不是財政部,是行政院主計處派員稽查。但實際上,此一稽查為5年1次的「工商普查」,已經執行近70年,歷史相當悠久,目的是為了瞭解產業動向,以便訂定輔導發展的政策。

「工業及服務業普查」為依法辦理的基本國勢調查,自民國43年以來,已辦過13次,本次為第14次普查。歷次普查結果對於重要經建計畫之擬定、工業區開發、產業輔導政策制定、地方產業發展策略之釐訂、甚至交通路線之規劃等,均扮演重要角色,充分發揮支援政策之效益。今年度的普查適值疫情起伏及國內外經社環境急遽轉變時期,更具重大意義。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工業及服務業普查是由主計總處及各市縣政府合辦,「所動員的普查員多為各市縣政府、鄉(鎮市區)公所職員或里幹事,均屬公務人員」。普查員辦理訪查時,會攜帶普查員證供廠商識別身分。

普查主要問項包括組織型態、開業年月、經營項目、從業員工及薪資、使用派遣勞工或經營勞動派遣業務、營業收支、實際運用資產、營運數位化狀況、無形投入、專業技術交易、經營自有品牌、創新情形、區域布局、商品銷售管道、多角貿易值、循環經濟、原材物料耗用量值及來源分配、及其他各業專用明細項目等。

另外,主計總處也提到,廠商可透過下列管道查證普查訊息:1.向所在地市縣政府主計處或鄉(鎮、市、區)公所查詢。2.向村里長辦公處查詢。3.上網「110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專區」查詢相關訊息。4.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

主計總處指出,目前工商業登記資料,屬靜態資料,會作為普查名冊之參考,但無法顯示工商業最近之營運狀況。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資料內容雖部分與普查項目類似,但缺少員工人數、廠商經營特徵及原材物料等項目,無法提供國民所得、產業關聯表、受僱員工及工業生產權數統計之編製,難以了解產業經營特徵趨勢,支援政府制定產經政策,因此仍以輔助普查之功能為主,尚未能完全取代普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