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立院國父遺像「破洞」 蔡易餘嘆歷史被抹去:沒有文化高度

▲▼國父遺像修復前後對比。(圖/記者屠惠剛攝)

▲國父遺像修復前後對比。(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詹宜庭/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院黨團5月30日處理攸關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第99條之1條文修正草案時,因激烈朝野衝突不慎將國父孫中山遺像砸破,藍綠雙方一度為了「是否修復」而爆發爭執。當時民進黨立委蔡易餘建議立法院長游錫堃,將該油畫拿到蘇富比拍賣,解決歷史共業外,還可增加國庫收入。事隔半年後,面對已修復完成的國父遺像,蔡易餘仍痛批,「這種修復方式沒有絲毫歷史、文化高度。」

針對國父遺像修復一事,蔡易餘表示,今年國民黨委員把立法院議場的國父遺像油畫砸出一個洞,破洞記載台灣2022年5月30日民主的議事攻防,也同時記錄下解決國務機要費和特別費的歷史共業。次月斯洛伐克國會議員來台參訪議場,也透過國父遺像的破洞感受到這段歷史氛圍,紛紛稱讚敬佩台灣很民主,社會很多元,對台灣民主社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蔡易餘舉例,1820年出土《斷臂維納斯》時,專家們提出許多修復手臂的方案,但羅浮宮選擇讓它保留破損的狀態,記錄出土歷史的一刻,成功將雕像的殘缺轉換成「殘缺美」,讓人們對《斷臂維納斯》過目不忘。

「但今天見證國會攻防的重要文物,卻被當作像桌子、椅子、麥克風這樣的消耗品,補補破洞、補補漆就交差了事,這種修復方式沒有絲毫的歷史、文化高度。」蔡易餘認為,立法院應再考慮將此國父遺像鑑定價值後拍賣,並請畫家重新創作一幅畫作,如此才是對歷史有交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