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除中國隊沒去,其他都去了」登熱搜 陸企成最大贊助商

▲▼中國贊助商 。(圖/翻攝自微博)

▲陸企海信是世界盃官方贊助商之一 。(圖/翻攝自微博)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2022卡達世界盃21日正式開踢,中國企業首次躍升為「最大金主」,贊助金額再創性高,萬達集團、vivo、蒙牛和海信4家企業共贊助約13.95億美元(約新台幣435億元),超過美國企業贊助的11億美元。大陸網友笑說,「中國除了中國隊沒去,其他都去了。」

據《第一財經》報導,本屆卡達世界盃官方贊助商約16個,中國企業占了6席,較上屆減少1席,其中萬達集團是國際足聯合作夥伴,海信集團、蒙牛乳業、vivo是國際足聯世界盃贊助商,雅迪、BOSS直聘是亞太區贊助商。

據英國調研公司Global Data的數據,萬達、蒙牛、海信、vivo四家企業為本屆世界盃贊助了13.95億美元。按年度分,中國企業贊助價值為每年2.07億美元,卡達、美國和其它企業贊助價值分別為每年1.34億美元、1.29億美元和1.85億美元,中國企業成為本屆世界盃頭號金主。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贊助金額總計約24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的贊助金額超過8億美元。按此計算,中國企業本屆世界盃贊助額比上屆增加約7成。

除6家世界盃官方贊助商,還有10多家中國企業通過贊助參賽球隊和球星來借勢營銷,簽約球隊的包括伊利、廣汽三菱、萬達體育、網易傳媒、TCL、萬和電氣、華帝、萬家樂、盼盼、庫迪咖啡、當貝、小紅書、慕思,後6家是世界盃營銷新面孔;簽約球星的包括蒙牛、伊利、TCL、中信銀行、榮耀。

▲▼中國贊助商 。(圖/翻攝自微博)

▲來自中國的大貓熊「京京」和「四海」在卡達多哈正式與公眾見面。(圖/翻攝自微博)

不過,中國贊助商數量有所減少。禹唐體育的執行董事李江表示,上屆中國贊助商總共36家,本屆中國贊助商約20家,整體減少了16家,減少了約44%。

李江分析數量減少的三大原因,一是受制於經濟環境,一些企業手上沒有那麼多錢了;二是受到疫情影響,線下活動難以舉辦,贊助成本難攤銷;三是時間因素,本屆世界盃在冬季舉行,酒吧人氣會少於夏天,投入產出效果影響了贊助商數量。

▲▼2022卡達世界盃、世足賽。(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世足賽在卡達開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除贊助商外,路薩爾主場館由中國鐵建承建,可容納8萬名觀眾;教育城運動場由上海建工參與建設,可容納4萬名觀眾。另外,報導指出,三一重工安排近100台各型設備參與全部8座場館施工,是整個建設參與度最高的中國品牌。

今日的大陸微博上,相關話題「中國除了中國隊沒去,其他都去了」、「原來中國隊分到了施工組」等紛紛登上熱搜榜,網友打趣道,「義烏隊去了」、「比賽場館有中國建的,周邊很多中國生產的,球迷也去了,熊貓也去了,唯獨少了上場的球員」。也有人說,「中國近7億男人找不到11個人踢球,也只能在其他方面慰藉一下中國人民的心理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