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賜海猝逝!醫嘆「心因性休克沒徵兆」死亡率80% 4大高危險群曝

2022年11月21日 17:28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柯賜海今(21)日被前往探視的姊姊發現陳屍在藍色廂型車內,警消趕抵發現他遺體四肢僵硬、身旁有嘔吐物明顯死亡,經士林地檢署法醫相驗,初判死因為心因性休克。事實上此「心疾」已奪走多條名人生命,包括導演明金成、鳳梨哥哥簡義隆、演員高以翔等。有醫師示警,心因性休克事前無徵兆,一旦發生預後不佳,死亡率達80%。

▲▼柯賜海陽明山上以車為家。(圖/記者黃彥傑攝)

▲柯賜海猝逝,初判死因為心因性休克。(圖/記者黃彥傑攝)

心因性休克為心臟功能不良導致血壓無法上升,難將血液運送至身體各器官與組織以達到生理代謝需求,因而造成損傷,可能心肌功能受損原因包括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臟結構缺損、藥物或毒物影響等。一般症狀會有持續性低血壓、四肢水腫冰冷甚至發紺、肺部水腫而呼吸困難、心臟停止跳動或突然失去意識。

根據《康健雜誌》採訪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尚宏指出,心因性休克以字面解釋為「心臟造成的休克」,使得血壓低、心臟跳停、突然失去意識,且一旦發生心因性休克,預後不佳死亡率達80%以上。可怕的是心因性休克事前沒有徵兆、難以預防。

張尚宏提醒,若得知自身患有心臟衰竭,或是心肌梗塞高危險族群,如年紀大、三高、吸菸者,未來發生心因性休克機率較高,因此需控制三高、維持正常體重及留意氣溫變化

▲▼心臟病,心臟疼痛。(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心因性休克若未即時搶救,死亡率極高。(圖/達志/示意圖)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明琦曾在《聚焦2.0》節目中指出,「心臟打不出東西來,(人)咚的一聲倒下去,就是心因性休克。」任何因為心臟血管問題而倒地都稱心因性休克,心臟突然無法將血液打出去,原因可能為心肌梗塞、惡性心律不整或本身存在心臟瓣膜問題,已經持續衰竭中。

「看電視劇的時候,演員突然抱住他的胸口,好像很緊,描述好像是一顆石頭壓在胸口。」袁明琦表示,當出現摀胸動作就可推測是心肌梗塞;若為胸痛一路延伸到背後出現「轉移性疼痛」就得擔心是主動脈剝離;腦中風患者多半數會出現劇烈頭痛、突然肢體無力,上述皆為典型症狀。

袁明琦直言,最擔心就是一個人因長期過勞、疲倦發生惡性心律不整「這就很慘了」。他比喻心臟跳動就像汽車引擎,若突然「斷電」3秒鐘會感覺頭微暈,6秒鐘沒有血液打出去就會暈倒,常可見一個人上一秒還好端端坐著,下秒瞬間倒地,可能發生惡性心律不整。

然而,上述各種緊急病症都得把握5分鐘黃金搶救時間,袁明琦以心肌梗塞為例,因患者血管突然痙攣,必須想辦法放鬆,若家裡有常備止痛藥可以先吞,若無法即時給予氧氣,必須鬆開患者衣領、領帶或圍巾,並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為了放鬆血管,可以喝一點溫熱開水,再加上當血管一痙攣就會產生很多血栓,若能快速吞阿斯匹靈,理論上可抑制血小板功能。

袁明琦指出,腦部最怕瞬間沒有血流通過,因此當發生惡性心律不整倒下,在旁人撥打119後,可先將患者保持「頭低腳高」的姿勢,試圖使腳部的循環回流到腦部去,以爭取到一點搶救時間,也可盡速使用AED,把握黃金時間。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