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提「江八點」解決台灣問題 對撞「李六條」釀成台海危機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中共前領導人江澤民11月30日下午12時13分逝世,享耆壽96歲,在其1989年至2002年的任期中,曾就「解決台灣問題」上提出「江八點」,被認為是首次明確如何操作及實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另外,時任總統李登輝則以「李六條」、「戒急用忍」作為回應,之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更曾一度爆發台海危機,影響深遠。

▲江澤民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時校閱解放軍部隊。(圖/翻攝中國軍網)

▲江澤民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時校閱解放軍部隊。(圖/翻攝中國軍網)

▲▼1992年3月,鄧小平南巡、江澤民與鄧小平。(圖/翻攝 人民網)

▲1992年3月,江澤民與鄧小平。(圖/翻攝 人民網)

回顧兩岸關係史,1978年美中建交後,中共初代領導人毛澤東將對台政策從「解放台灣」調整為爭取和平統一;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則於1982年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強調「社會制度不變,台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台灣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在此時空背景下,江澤民1995年1月30日發表題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提到關於發展兩岸關係、推進中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江八點」被認為是陸方首次明確,對台工作的思想和政策如何實踐。

具體來看,「江八點」明確了如何達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包括過渡時期問題如何解決等,內容更重點包含「反分裂」,和近年陸方屢次強調的,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甚至提到兩岸領導人如何互訪。

江澤民認為,「早日完成祖國統一,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無限期地拖延統一,是所有愛國同胞不願意看到的。」

▲▼前總統李登輝。(圖/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圖/資料照)

對此,李登輝於同年4月8日作出正式回應,所提出的六個重點被稱為「李六條」,內容包括:一、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二、以中華文化為基礎,加強兩岸交流、三、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發展互利互補關係;四、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雙方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五、兩岸均應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炎黃子孫先互示真誠,不再骨肉相殘;六、兩岸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

針對「江八點」所提出的「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應堅決反對」,李登輝認為,要解決統一問題,就不能不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探尋國統一的可行方式。

▲1995年正值第三次台海危機時,一枚東風-15導彈正在夜間點火升空照片。(圖/翻攝自「中國火箭軍」官微)

實際上,江澤民執政時期的台灣問題,很大程度上受到美、中、台關係所影響。1995年在李登輝訪美時所發表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公開演說,被大陸官方認為鼓吹兩國論,因此,此前友善的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直接導致了第三次台海危機。

當時中共解放軍向台灣外海發射飛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母戰鬥群進入台灣海峽。李登輝亦於1996年提出對台灣企業投資大陸的「戒急用忍」主張,使得在江澤民執政時期的1995、1996年,成為近代兩岸關係中最為緊張的時刻。

▲▼▲▼ 2002年,江澤民應布希總統邀請訪美,22日抵達芝加哥奧,向前來迎接的各界人士揮手致意。2002年10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在美國總統布希私人牧場進行會晤。江澤民和夫人王冶坪在門口受到布希總統賢伉儷熱烈歡迎  (圖/翻攝 新華社)

▲江澤民與美國總統布希。 (圖/翻攝 新華社)

在此詭譎氛圍下,江澤民在1998年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上曾喊話,「我們無論以什麼方式實現統一,都要取得台灣同胞的廣泛支持,否則就會遇到很大阻力,統一後台灣也難以長治久安。」

即便是2000年民進黨執政、陳水扁上台後,江澤民仍多次表示,兩岸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中國人的事自己辦,「我們過去說過,現在仍然認為,台灣不管誰當權,我們都歡迎他來大陸談,同時,我們也可以到台灣去。但是,對話談判要有個基礎,就是首先必須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在這個前提下什麼都可以談。」

江澤同年受訪時曾被問起「是否想到台灣?」,他回答「這還用問」,隨即攤開雙手,「我當然希望去。但是目前這個時候,在有人搞『兩國論』的情況下,我怎麼去呢?」

2002年江澤民再次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盡早恢復兩岸對話和談判。」這些主張和做法被認為顯現出中國共產黨和平談判的誠意。

江澤民之後在向胡錦濤交接的講話中則提到,台灣問題有很深的國際背景,有特殊的複雜性,解決起來很不容易,要堅持文攻武備的總方略,「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但決不能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 2002年,江澤民應布希總統邀請訪美,22日抵達芝加哥奧,向前來迎接的各界人士揮手致意。2002年10月25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在美國總統布希私人牧場進行會晤。江澤民和夫人王冶坪在門口受到布希總統賢伉儷熱烈歡迎  (圖/翻攝 新華社)

▲2002年,江澤民應布希總統邀請訪美。 (圖/翻攝 新華社)

江澤民擔任中共最高領導人的13年,可以說是兩岸關係變化最多最快的一個時期。初期,江澤民在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基礎上提出了「江八點」,更具體說明了對台政策 ;中期因「兩國論」態度轉趨強硬,開啟「文攻武嚇」,並藉由對外部勢力施壓等方式,來壓制日益上漲的「台獨」聲浪;2000年陳水扁上任後,雙方正式關係交流停止,不過民間方面卻大開方便之門

總體來說,江澤民在對台路線上維持一貫兩手策略,在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強化「一個中國」原則的同時,持續加強兩岸民間交流,認為「統一的希望只能寄予台灣人民身上」,漸漸形成「以商圍政、以民圍官、以外圍內」的局勢,藉此迫使台灣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為繼任的胡錦濤打下基礎。

▼江澤民現身2019年的「十一閱兵」。(圖/資料照片)

▲▼十一閱兵,閱兵,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圖/記者曾俊豪攝)

「江八點」主張全文:

一、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決不容許分割。任何製造「台灣獨立」的言論和行動,都應堅決反對;主張「分裂分治」、「階段性兩個中國」等等,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應堅決反對。

 二、對於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我們不持異議。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並依據有關國際組織的章程,台灣已經以「中國台北」名義參加亞洲開發銀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等經濟性國際組織。但是,我們反對台灣以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一切愛國的台灣同胞和有識之士都會認識到,進行這類活動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台獨」勢力更加肆無忌憚地破壞和平統一的進程。只有實現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才能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真正充分地共享偉大祖國在國際上的尊嚴與榮譽。

 三、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是我們一貫主張。在和平統一談判的過程中,可以吸引兩岸各黨派、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我在199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說:「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就兩岸正式談判的方式同台灣方面進行討論,找到雙方都認為合適的辦法。」我們所說的「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當然也包括台灣當局關心的各種問題。我們曾經多次建議雙方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在此,我再次鄭重建議舉行這項談判,並且提議,作為第一步,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在此基礎上,共同承擔義務,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對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規劃。至於政治談判的名義、地點、方式等問題,只要早日進行平等協商,總可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

四、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決不是針對台灣同胞,而是針對外國勢力干涉中國統一和搞「台灣獨立」的圖謀的。我們完全相信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理解我們的這一原則立場。
 
五、面向21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我們主張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乾擾兩岸經濟合作。我們將繼續長期執行鼓勵台商投資的政策,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將切實維護台商的一切正當權益。要繼續加強兩岸同胞的往來和交流,增進瞭解和互信。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是兩岸經濟發展和各方面交往的客觀需要,也是兩岸同胞利益之所在,完全應當採取實際步驟加速實現直接「三通」。要促進兩岸事務性商談。我們贊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商談並且簽訂保護台商投資權益的民間性協議。
 
六、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5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七、2100萬台灣同胞,不論是台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願望,保護台灣同胞一切正當權益,我們黨和政府各有關部門,包括駐外機構,要加強與台灣同胞的聯繫,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關心、照顧他們的利益、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我們希望台灣島內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生活富裕,也希望台灣各黨派以理性、前瞻和建設性的態度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我們歡迎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也歡迎他們前來參觀、訪問。凡是為中國統一作出貢獻的各方面人士,歷史將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

八、我們歡迎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請,前往台灣。可以共商國是,也可以先就某些問題交換意見,就是相互走走看,也是有益的。中國人的事我們自己辦,不需要借助任何國際場合。海峽咫尺殷殷相望,總要有來有往,不能「老死不相往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