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可能變碗狀、銅像180度轉身面壁?競圖亮點搶先曝光

2022年12月1日 13:00

▲▼中正紀念堂。(圖/記者湯興漢攝)

▲民間發起「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公布初選入圍名單。(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由民間規劃的「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邀請各界想像中正紀念堂未來的100種方式,吸引國內外各路好手投稿,今(1)日公布入圍名單。評審透露印象深刻的設計當中,有將堂體變成「碗狀」,還有人大膽提出花30年時間來觀察園區,甚至有「歸零」的想法;而這些設計多半可執行度高,沒有偏激仇恨,可看出設計圈試圖以專業來想像更多可能,達成共識。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由民間三大學會共同發起,包括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自今年7月~11月10日開放徵件,總計有學生組97件、社會組45件符合交件規定,其中還包括15件海外作品,反映出關心中正紀念堂的人不只是來自台灣,甚至有來自馬來西亞、香港、美國、德國、澳洲的海外人士,作品樣態豐富多元。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公布初選入圍名單,學生組、社會組共選出30組。(圖/記者林育綾攝)

▲▼投稿當中除了台灣人,也有海外人士。(圖/記者林育綾攝)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公布初選入圍名單,學生組、社會組共選出30組。(圖/記者林育綾攝)

而競圖評選委員會,由國內外建築、景觀、都市設計、轉型正義、人權、藝術、文化評論等跨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組成。初審由9位評審委員在11月19日召開實體評選會議,包括林芳慧、侯志仁、郭瓊瑩、陳翠蓮、曾旭正、賀陳旦、黃海鳴、黃聲遠、詹偉雄,其中2位評審委員自海外連線參與,委員蔡詩萍因故臨時缺席。經一日的熱烈討論後,初審評審為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遴選出學生組、社會組各15組,總計30組的優秀提案,入圍作品不分名次。

▲▼出席實體評審會議的初審委員,由左至右分別是郭瓊瑩委員、黃海鳴委員、陳翠蓮委員、賀陳旦委員、曾旭正委員、詹偉雄委員、黃聲遠委員,人在海外的林芳慧委員、侯志仁委員以線上會議形式參與(圖/競圖工作小組提供)

▲出席實體評審會議的初審委員,由左至右:郭瓊瑩委員、黃海鳴委員、陳翠蓮委員、賀陳旦委員、曾旭正委員、詹偉雄委員、黃聲遠委員,人在海外的林芳慧委員、侯志仁委員以線上會議形式參與。(圖/競圖工作小組提供)

評審委員會主席賀陳旦提到,這是一個特殊的公共競圖計畫,並不是改建園區工程的設計招標,期待透過空間競圖,激盪出複雜社會脈絡的多元轉型提案。因此競圖中設有鼓勵性的學生組,作品交件內容也不限圖面,不少參賽者以影像作品表達理念、構想。

談到中正紀念堂轉型,過去的溝通多半是在「語言」上,但難免有很多主觀,如今競圖則是打開以「空間」來想像,有更多抽象的可能性,不只是用名詞來表現。

而徵件期間,為了協助參賽者梳理此案複雜的歷史脈絡,促發更多社會溝通,主辦單位也在長達4個月的備稿期間,舉辦多次的實體或線上的基地導覽、主題講座、專業論壇、人權歷史真人圖書館、路上觀察工作坊⋯等各式參與活動。

其中「人權歷史真人圖書館」就邀請許多白色恐佈受難者來表達想法,還有人提出讓銅像「180度轉身⋯面壁思過」的概念,也有不少人認為應該保留堂體,但可以有更多元的角度呈現,記住歷史。

評選重點中,也鼓勵作品呈現從準備期所獲取的心得,希望這次競圖不僅是空間專業者的創意表現,更希望打造為世代學習、社會溝通的另一個平台。

▲▼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觀光景點。(圖/記者姜國輝攝)

▲此次針對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的投稿,很多設計看起來都是可以執行的。(圖/記者姜國輝攝)

至於交件入圍的作品當中,有什麼特殊亮點?競圖執行長張維修說,因為這次競圖不是針對堂體本身,而是整個園區,投稿的設計中沒有特別的單一功能。這次競圖也沒有特別的限制條件,不過很多設計看起來都是可以執行的,沒有太多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的想法。

從投稿中也能看見,其實很多人的看法很相近,都是「消除中心性」,不過這不等於要拆除或大規模翻轉,張維修透露自己看到很多「高明的策略」,沒有偏激仇恨的設計,而是真正以設計專業,展現試圖達成共識的能力。

令他印象深刻的設計中,有一種是「歸零思考」,他讚嘆這設計超越了城市、超越國家的邊界。賀陳旦也分享,自己看到有個特別的設計是把堂體變成「碗狀」;還有一個是沒有特別期望園區轉型成什麼模樣,但大膽用30年的時間,讓園區回歸自然,觀察園區的變化,這顯示出設計者不怕花這麼多時間,打開更多想像。

至於銅像被如何處置?張維修透露,確實有設計者參考白恐受難者的意見,讓銅像轉了180度,也有讓銅像換位置,當然也有的設計讓它消失,或維持在原來的地方。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公布初選入圍名單,學生組、社會組共選出30組。(圖/記者林育綾攝)

▲入圍的設計者們共同拼圖,象徵與社會對話、用設計來達成共識。(圖/記者林育綾攝)

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說,由於這次競圖是民間發起的專業活動,文化部的立場是「觀察員」的角色,不會抱著準備接手一個可執行的工程案的角度介入。因此這段期間,文化部也不會主動表示想怎麼做,因為民間的意見還在討論中,朝向更具體的過程發展,為了持續聆聽各界的想法,會讓社會充分表達意見,也聽專業的聲音,這期間不希望大家受到文化部的左右。對於競圖競賽的想法,也覺得重點不是找出誰是第一名、誰贏過誰,而是將這些推薦給社會大眾,再持續往下思考。

目前入圍的30件作品,必須在明年2月中前深化提案內容與設計完整度,角逐下一階段優勝。競圖主辦單位也將陸續公告、釋出新的民眾參與活動、學習參訪計畫,持續地邀請社會大眾一起討論、深化此次競圖活動的議題主軸。

而競圖也會舉行「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展覽,將初選、決選作品陳列,並展陳計畫期間的社會參與過程,預計2023年4月中上旬展出,主辦表示屆時歡迎民眾參觀,讓計畫中的多元想像、殊異觀點可以更激盪、更迴響。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公布初選入圍名單,學生組、社會組共選出30組。(圖/記者林育綾攝)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公布初選入圍名單,學生組、社會組共選出30組。(圖/記者林育綾攝)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公布初選入圍名單,學生組、社會組共選出30組。(圖/記者林育綾攝)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