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今年11月出版的「2023全球大趨勢」年刊中,蔡英文、拜登、習近平、普丁、澤倫斯基五位領導人,一起登上了封面。(圖/翻攝自Twitter/TheEconomist)
●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英國《經濟學人》去年4月出版的封面標題,曾把台灣視為「地球最危險的地方」。在這份雜誌今年11月出版的「2023全球大趨勢」年刊中,蔡英文、拜登、習近平、普丁、澤倫斯基五位領導人,一起登上了封面。台灣和烏克蘭被拿來相提並論,可見戰爭的陰影仍在台海上空遊蕩,驅之不散。
我認為未來台海戰爭的導火線有三:一是台灣搞「法理台獨」;二是中共武力促統;三是外力介入。
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法理台獨欠缺合理性與合法性
首先,「法理台獨」是必須透過「制憲建國」才能達成的目標。但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本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沒有從中華民國獨立出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因此,「台獨」就是一個「假議題」。套用陳水扁在位時說過的這一段話:「要把台灣改國名為台灣共和國,任期內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輝過去十二年沒做到,即使現在李做,也一樣做不到。」
▲前總統陳水扁曾表示,要把台灣改國名為台灣共和國,任期內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圖/記者林敬旻攝)
習近平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看待兩岸 仍不排除武統台灣可能性
其次,中共二十大後,習近平已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看待兩岸的統一問題。習近平仍主張「和平統一」,但沒有排除使用「非和平手段」的可能性,而對台用武就是其中的一個選項。
在2005年3月中共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中,把 「『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視為對台用武的要件,隨後並添加「外力介入」這項新的內容。
孫曉雅憂民進黨抗中無法保台 美中力求避戰
最後,外力介入就是劍指美國。「美國在臺協會」(AIT)台北處長孫曉雅,在台灣「九合一」選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任何國家領導人都應尋求避戰,維持和平。」看樣子,孫曉雅擔心民進黨在選戰中喊出的「抗中」,不僅無法「保台」,甚至還有可能讓美國捲入兩岸爭端。
長期以來,美國的兩岸政策就是「分而不獨,和而不統。」兩岸統一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不會為「台獨」而戰,但可能為自身的利益而戰;但美國不願與中國爆發戰爭,故必須進行「預防性防禦」和「預防性外交」的超前部署。我認為,中美兩國領導人不久前在G20舉行埸邊會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避戰」。
▲「拜習會」唯一的共識是「持續對話」和「控管分歧」,即維持一個「鬥而不破」的局面。(圖/路透)
「拜習會」長達3小時餘,雙方雖各自劃出了「紅線」,但卻沒有交集;唯一的共識是「持續對話」和「控管分歧」,即維持一個「鬥而不破」的局面,避免讓雙方的戰略競爭升高為軍事衝突。「拜習會」後,中美立即恢復經濟和軍事戰略對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擬議明年初訪華,中美關係出現緩和的跡象。
兩岸缺乏通管道 謀合之道在不挑釁、不過度反應
但世事多變,2024年台灣和美國都將舉行總統大選,如果屆時重演今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那一幕,難保中共不會做出更為強烈的軍事反應。中美有「避戰」的機制,但無法避免兩岸出現擦槍走火的可能。
今天兩岸面對的最大危機是缺乏任何溝通的管道,進行控管分歧。習近平在二十大的報告中提到:「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兩岸問題錯縱複雜,不是任何一方在短期內就能片面加以處理。在兩岸恢復對話之前,我認為雙方都應以「戰略定力」來從事危機管理。不要挑釁,也不要過度反應。
熱門點閱》
►財閥家的小兒子》宋仲基轉世復仇慣老闆 穿越時空看韓國經濟發展史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