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道別!英女王辭世「國葬規模驚人」 開啟查爾斯國王時代

2022年12月20日 13:08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保養,健身,飲食。(圖/路透社)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2022年9月8日辭世。(圖/路透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2022年9月8日晚間6時30分,英國白金漢宮正式宣布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辭世,享耆壽96歲。她自1953年上位至今超過70年,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也是英國第一位慶祝白金禧(Platinum Jubilee)的君主。

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君主,超越其外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在位的63年7個月。她一生原與王位無關,卻因伯父愛德華八世放棄王位,讓她成為第一順位繼承人,在父親喬治六世離世後,於1952年繼位。

▲▼帝國王冠(British Imperial State Crown)。(圖/CFP)

▲伊莉莎白二世在位超過70年,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圖/CFP)

◆王室成員趕抵 白金漢宮宣布死訊

白金漢宮9月8日上午發布聲明指,女王因身體不適,在御醫團隊建議下於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接受「醫療監督」(medical supervision)。女王的直系親屬接獲消息後,也立即趕往現場,包含查爾斯王儲、安德魯王子、愛德華王子、安妮長公主與威廉王子。

▲▼伊莉莎白女王正式任命特拉斯(Liz Truss)為首相,這也是女王在位70年,首度首度在蘇格蘭境內莫勒爾堡(Balmoral Castle)任命首相。(圖/路透)

▲女王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蘇格蘭境內莫勒爾堡任命特拉斯(Liz Truss)為首相。(圖/路透)

白金漢宮9月8日晚間6時30分宣布,「女王今天下午在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安詳辭世。」她的長子查爾斯繼位,正式頭銜為查爾斯三世(Charles III),他的第二任妻子卡蜜拉(Camilla)成為王后。

蘇格蘭國家檔案館9月底證實,女王是在當地時間9月8月下午3時10分(台灣時間晚間10點10分)因年邁逝世,而當時伴隨左右的僅安妮長公主、現任國王查爾斯三世,其他親人則來不及見到女王最後一面。

▲▼ 英國威廉王子、凱特王妃、哈利王子和夫人梅根先後與工作人員握手致意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英國威廉王子、凱特王妃、哈利王子和夫人梅根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從文件登錄時間來看,女王駕崩時,次子安德魯王子及其妻子,還有孫子威廉王子仍在搭機趕往途中,至於另一名孫子哈利王子,則是在晚間6時46分抵達蘇格蘭。

為女王守夜10分鐘 安妮公主一身軍裝護靈柩!寫下王室女性新歷史
►女王移靈為何選「下午2時22分」?英媒曝2大原因 和女王父親有關
►威廉哈利同框「世紀和解」有望? BBC:2兄弟已走上不同道路

◆「倫敦橋行動」展開

英國遵照「倫敦橋行動」安排女王逝世後10天,關於女王喪禮、國王繼位等儀式,計畫中部分的關鍵處,甚至是由女王生前拍板決定的。

▲▼女王的靈柩12日從荷里路德宮沿著皇家一里路移動至聖吉爾斯大教堂,兩旁擠滿圍觀民眾。(圖/路透)

▲女王的靈柩12日從荷里路德宮沿著皇家一里路移動至聖吉爾斯大教堂,兩旁擠滿圍觀民眾。(圖/路透)

英國女王靈柩9月11日上午10時從巴爾莫勒爾堡(Balmoral Castle)啟程,經過6小時車程後抵達愛丁堡荷里路德宮(Holyroodhouse),預計9月12日移往聖吉爾斯大教堂(St Giles' Cathedral)供蘇格蘭人民瞻仰。

▲▼已故英國女王的4名子女查爾斯三世、安妮公主、安德魯王子與愛德華王子12日為她進行「王子守夜」儀式,守在靈柩旁哀悼10分鐘。(圖/路透)

▲女王的4名子女查爾斯三世、安妮公主、安德魯王子與愛德華王子12日為她進行「王子守夜」儀式,守在靈柩旁哀悼10分鐘。(圖/路透)

接著9月13日晚間由皇家空軍自愛丁堡運抵倫敦諾霍特(Northolt)空軍基地,隨後經陸路移靈至白金漢宮。9月14日下午,國王查爾斯三世引領隊伍,將女王靈柩由白金漢宮移靈至國會大廈的西敏廳(Westminster Hall)。

女王的靈柩抵達倫敦後,靈車的長相也隨之曝光,據悉,這輛靈車是女王生前親自參與設計,並由捷豹荒原路華(Jaguar Land Rover)改裝,而且女王還貼心地在靈車裝上透明大窗戶,以便民眾可以清楚地看她最後一眼。

▲▼英女王親自設計的靈車曝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女王親自設計的靈車曝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民眾漏夜排25小時瞻仰

女王的靈柩移至西敏廳後,從倫敦時間9月14日下午5時起,全天開放24小時,直到19日早上6時30分為止,連續4天開放民眾前往瞻仰。

開放瞻仰後,成千上萬民眾自14日下午5時開始排隊,隊伍在當地17日凌晨已綿延至西敏廳8公里外的南華克公園(Southwark Park),等候時間來到25小時高點,從衛星空拍照都能看見民眾沿著泰晤士河畔,在白金漢宮、倫敦眼及西敏宮附近排隊,蜿蜒在倫敦最著名地標周圍的壯觀畫面。

▲▼倫敦排隊等待瞻仰女王的隊伍。(圖/路透)

▲倫敦排隊等待瞻仰女王的隊伍。(圖/路透)

最受矚目的就是英國足壇巨星貝克漢(David Beckham)竟未使用特權,而是低調戴著帽子、身穿西裝,獨自在隊伍中默默排了13小時,最後進入西敏廳後,望著女王的靈柩忍不住紅了眼眶,低頭用手抹去臉上的淚水。

貝克漢擠人龍排隊13小時 見女王靈柩哭了!一舉暖眾人
瞻仰女王隊伍「太空看得到」 衛星照曝壯觀人龍!至少排13小時
歷經109小時結束!瞻仰女王「逾40萬人徹夜排爆」 趕上最後一晚

◆2000貴賓出席國葬 全球領袖齊聚哀悼

女王靈柩於於9月19日上午10時44分(台灣時間17時44分)從西敏廳移往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國葬儀式於上午11時(台灣時間下午6時)舉行。儀式最後5分鐘,現場會演奏輓歌「最後崗位」(The Last Post),全英國默哀兩分鐘。

▲▼ 女王國葬/拜登夫婦進場。(圖/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偕夫人抵達國葬現場。(圖/路透)

國葬結束後,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帶領王室成員,步行在女王靈柩後方,將女王送至威靈頓拱門(Wellington Arch),全程約45分鐘,再由靈車運至溫莎城堡,舉行王室私人葬禮。

女王國葬儀式中,最奇特的其中一幕,便是宮務大臣折斷白杖(breaking of the wand/stick)儀式,這是自伊莉莎白二世父親,國王喬治六世於1952年逝世舉辦國葬以來,首次進行的儀式,此前也從未公開給一般大眾;折斷白杖的儀式,象徵宮務大臣結束對君主的服務,也象徵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時代結束,開啟的是查爾斯三世與他的宮務大臣的時代。

▲▼英國宮務大臣「折斷白杖」(breaking of the wand)儀式首度公布於世,象徵伊莉莎白二世時代結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英國宮務大臣「折斷白杖」(breaking of the wand)儀式首度公布於世,象徵伊莉莎白二世時代結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女王宮務大臣「折斷白杖」儀式首公開! 伊莉莎白二世時代結束
►西敏寺外「民眾痛哭」流淚道別!全英國默哀2分鐘 女王國葬禮成
►參加女王國葬「只能擠巴士」 多國元首怒了!土耳其總統拒出席

出席女王國葬的2000名貴賓當中,約有500人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領袖、元首、王室成員或政要 ,包括美國總統拜登、日本德仁天皇等。華盛頓郵報指出,按照禮節,英國王室23名成員在西敏寺第一排就坐,後方才是拜登及其他約90名國家領袖。

女王最終長眠地是溫莎城堡內的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King George VI Memorial Chapel)長伴父母及摯愛的丈夫菲利普親王身旁。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和已故夫婿菲利普親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伊莉莎白女王與夫婿菲利普親王一起長眠於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女王一個人去遠方旅行了 英王室公布「最後致敬照」逼哭世人
►英國女王死亡證明曝光「揭駕崩時間、死因」 僅2人見到最後一面
►女王長眠摯愛身旁 白金漢宮公開「最後安息地」!將開放民眾參觀

◆查爾斯國王宣誓繼位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於英國時間9月10日上午10時(台灣時間10日下午5時)在倫敦聖詹姆士宮(The St James Palace)正式宣誓成為英國國王,在登基會議的第一階段,樞密院議長莫當特(Penny Mordaunt)宣告女王死訊,接著宣布查爾斯即位,並宣告頭銜為查爾斯三世。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圖/路透)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圖/路透)

接著由第一順位繼承人威廉、王后卡蜜拉、莫當特、大主教、時任首相特拉斯、上議院議員、國務重臣等人,輪流簽署文件;多名前任首相也都在台下觀禮,包含強生、梅伊、卡麥隆與布朗等。

►查爾斯國王宣誓繼位!威廉、卡蜜拉全程陪伴 聲明再提愛妻
►英國王室大洗牌!新繼位順序曝光 23位繼承人「最小才1歲」
►白金漢宮釋出最新官方照!威廉凱特走進王室核心 不見哈利梅根

查爾斯國王接著發表聲明,強調母親伊莉莎白二世是他無私奉獻的榜樣,「在執行賦予我的重任時,我也將我生命中剩下的一切奉獻給它。」同時,他也提到妻子卡蜜拉,「在所有這些事情上,我深愛的妻子始終支持我,讓我深受鼓勵。」

►更多2022回顧
裴洛西訪台掀轟動!中國「文攻武嚇」強烈譴責 美欲維護半導體利益
2022國際關注的6個人 引爆俄烏戰爭、台海緊張
安倍晉三遇刺亡震驚全球!「最挺台日首相」之死 扯出統一教黑幕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