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學當麻糬!自閉兒下課就被迫玩「痛苦遊戲」 心理師拆解霸凌

▲▼教室。(圖/取自免費圖庫Pixy)

▲「無心霸凌」也是霸凌,心理師教師找如何應對。(圖/取自免費圖庫Pixy)

文/王意中

摘自/寶瓶文化《好痛,但能跟誰說?:陪伴自閉兒、亞斯兒等特殊孩子走出霸凌的傷

「大家趕快騎到他的背上!」元元帶著痛苦的表情,臉上很勉強地擠出笑容。「疊上去,疊上去!」俊吉大聲叫囂,同學們紛紛騎到元元背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元元似哭又笑,口中不時發出無人知曉的亂語。

嘉博這時刻意捏了元元手臂一把,元元叫著:「好痛,好痛。」惹得一群人哈哈大笑,元元也跟著笑了起來,反覆說著:「好痛,好痛。」

如同花生粉黏在麻糬上,同學們一起滾動啊滾動,玩得非常開心。卻沒有人管,被當作麻糬的元元內心是多麼難受。

這種戲碼不時在下課時上演著。

由於元元沒有明顯地反抗,大家很自然地以為他也喜歡這樣玩。當下,元元也看似歡樂地身處其中,但當同學們如花生粉散開後,元元不時喃喃自語,並揮動自己的手指頭。

「他又在發病了,自以為是蝴蝶啊!在那邊飛呀飛。」
「對嘛,完全聽不清楚他嘴巴在講什麼,難道他真的是從外星球來的嗎?」
「可能喔,老師說過自閉兒都是來自遙遠的星球,就像外星人一樣。」
甚至,有同學在旁邊放聲大叫:「啊⋯⋯啊⋯⋯」這讓聽覺敏感的元元更加痛苦。

回到家,元元的情緒仍持續激動。他不時尖叫,拍打雙耳,咬著手臂,還說:「痛痛,痛痛⋯⋯」元元的爸媽感到十分困惑。

「元元到底怎麼了?」爸媽仔細地檢視孩子的身體,只見手臂上有輕微的捏傷,但他們心裡想,這應該是元元自我刺激的結果,而不以為意。

但是元元的情緒仍然狂躁,這種狀態持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元元到底怎麼了?」受限於自閉兒口語表達的限制,元元爸媽一時也很難猜測出孩子的情況。同學們自以為好玩的遊戲,對於自閉兒元元來說,卻是一場又一場無盡的霸凌。

無心的霸凌,算是霸凌嗎?

「老師,我們只是在和他一起玩啊!你不是說要我們多和元元一起玩遊戲?大家一起玩得很開心啊!」「元元也沒有說不要玩,他一直都笑嘻嘻的,不然你問其他人,對不對?」俊吉說完,轉頭望著其他的小朋友,所有人都點頭。

老師頓時陷入困惑,孩子們到底是在玩遊戲,還是在霸凌自閉兒?研判的重點在於當中的界限,以及孩子起心動念,玩這場遊戲的核心目的以及用意。

在打鬧與霸凌之間,別越界

到底孩子們是在玩、打鬧、打架,或是霸凌?關鍵在於,在過程中,一方並沒有想要傷害對方的意圖。想玩就參與,若覺得無趣了,也可以離開,停止遊戲。沒有人能強制你參加,而在遊戲結束後,大家依然還是朋友,下次也還是會玩在一起。

玩、打鬧並不會對其中一方,帶來心理或生理上的傷害與害怕。但若是打架,那是彼此之間互看不順眼,你打我,我揍你,你踢我,我踹你,彼此產生肢體的衝突。那麼,兩造雙方都必須要承擔責任。

校園霸凌的法規定義

至於霸凌的法規定義,我們可以參考《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第一章第3條第1項第四款對於霸凌的定義。

霸凌: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之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

前項第四款之霸凌,構成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條第五款所稱性霸凌者,依該法規定處理。當中的關鍵字:「持續、故意、不友善、損害。」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
 
花生粉黏麻糬的思考

拋出問題:
‧如果這場花生粉黏麻糬遊戲那麼好玩,那麼是由誰來決定誰當麻糬?
‧為什麼一直是讓自閉兒當麻糬?
‧為什麼花生粉與麻糬的角色沒有輪流?
‧你們是否有問過自閉兒的意願?
‧你們是否曾經想過,這樣的舉動,對方是否願意接受?
‧當你們覺得好玩,請想想看,到底哪一點好玩,好玩在哪裡?是你好玩,還是誰好玩?
‧是否有考慮過被迫當麻糬的人的感受?
‧是否有考慮過自閉兒的特殊身心特質,對於被碰觸、過度親近時心裡的不舒服?

好玩,不能一廂情願,特別是對於被欺負的自閉兒來說,這一點都不好玩。讓霸凌者多一些思考。如果沒有覺察自己的所作所為,霸凌孩子的行為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體貼的玩法

引導霸凌孩子學習與自閉兒的適當玩法,可以優先選擇適合自閉兒玩的內容。自閉兒家長與老師可以提供這些遊戲清單,讓同學們可以有所遵循。

以自閉兒所熟悉的事物為主,例如他喜歡玩球,同學們就可以和他丟接球。如果自閉兒喜歡堆疊積木,大家可以圍過來一起堆積木。如果自閉兒喜歡追逐,那麼彼此可以跑來跑去地追逐。

在遊戲過程中,一切以安全、不任意碰觸為原則。同學們需要了解自閉兒不喜歡被碰觸。如果真的要玩鬼抓人、警察抓小偷等遊戲而需要碰觸,也請輕輕點到為止。

別讓自己尷尬

介入之前,班級導師得先充分理解自閉症的特質,並懂得如何與自閉兒相處。否則當你告知小朋友,要求他們和自閉兒一起玩,同學們很容易直接對你說:「老師,你先玩一次給我們看,示範給我們看。」當老師沒有辦法順利與自閉兒互動,這時就尷尬,沒戲唱了。

與自閉兒玩遊戲並不容易,這部分可以委請資源班老師協助導師、一般同學與自閉兒互動。

挺身而出

當同學們在玩花生粉黏麻糬遊戲時,是否有哪一個同學願意站出來,挺身而出,大聲疾呼:「同學們,你們不要這樣玩,這讓元元不舒服!」

如果沒有同學站出來,是不願意站出來,還是不敢站出來?還是根本不覺得這樣玩有什麼問題?

要勇敢說出來,很不容易。這一點,對於目睹霸凌的孩子來說,需要十足的勇氣,也需要有大人的支持。因為誰都不想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人。

同理矛盾與焦慮

對於目睹霸凌的孩子來講,他的心裡充滿矛盾與焦慮。說出來也不是,不說出來也不是。說出來,很容易遭受惡意的對待。但不說出來, 在道德、價值觀上,卻又過意不去。這種兩難,讓目睹霸凌的孩子感到很痛苦。

冷漠的距離,明智之舉?想一想,如果你是爸媽,當孩子告訴你:「班上的同學都在欺負自閉兒,我該怎麼辦?」你會怎麼給孩子建議。請別出現以下的回應:

「別雞婆,這不關你的事情。」
「你不要好管閒事,免得自己也被欺負。」
「你們老師會處理的。」
「對方家長會處理的。」
「其他同學知道,會去跟老師說的。」
「老師都不管了。你還管那麼多?」
「他們是在玩啦。你不要管那麼多。」

以上這些話,都是告訴孩子,要他與眼前這件事情保持一個冷漠的距離,才是明智之舉。但是,當目睹霸凌的孩子選擇袖手旁觀時,霸凌者可能也會若無其事地繼續霸凌。 

誰都不能置身於事外

遏止霸凌絕對不是單一個人的責任。在班級裡,導師必須讓全班的同學知道,學校也必須讓全校的同學知道。預防霸凌是所有人的責任,並不是誰看見,就是誰的責任。

誰都不能置身事外,因為我們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人。每個人都需要有這樣的態度,才能保護我們身旁相對弱勢的人。
 
一致的做法

最好的方式,是讓所有的孩子們了解,當面對眼前的霸凌事件,大家可以採取一致的做法,例如大聲喝斥,居中介入,並立即告訴老師,讓霸凌者知難而退。

當一個班級有兩個同學以上願意同時這麼做時,我相信目睹霸凌的孩子就會多了加倍的勇氣,這同時也能降低自己被霸凌的風險。
 
不敢說出的祕密

問問孩子們,為什麼在目睹霸凌之後,自己不敢當眾說出來,或是向老師報告?心裡有什麼顧慮。

其實孩子們會有這些不敢說出的祕密,也正在告訴我們,大人在處理霸凌事件上過於粗糙,讓目睹霸凌的孩子深受威脅。
如果這些威脅沒有被移除,我們只是一廂情願,或是理想性地要求目睹霸凌的孩子必須挺身而出。說真的,這麼做,只會為難了孩子。

讓目睹霸凌的孩子免於威脅,我們準備好了嗎?

保護個資,降低風險

如何讓目睹霸凌者能夠在感受到安全的情況下,願意選擇告訴老師?老師有義務保護告知者的個案資料,避免讓他成為下一個被霸凌的對象。

在處理上,避免將目睹霸凌孩子的資料告訴霸凌者,例如:「俊吉,美茹看到你叫大家趕快騎到元元的背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麼粗糙的做法,只會造成美茹成為同學們接下來鎖定的對象。

別讓目睹霸凌的孩子承擔這些威脅、風險。在處理上,我們必須把這些風險降到最低。

▲▼《好痛,但能跟誰說?:陪伴自閉兒、亞斯兒等特殊孩子走出霸凌的傷》(圖/寶瓶文化)

★本文摘自寶瓶文化出版《好痛,但能跟誰說?:陪伴自閉兒、亞斯兒等特殊孩子走出霸凌的傷》,作者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在書中他想對所有老師們說:「大人的態度,深深影響特殊需求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同時,也影響其他同學如何看待特殊需求孩子。」此外,他特別針對8種特殊需求孩子的不同特質,提出保護自己,避免被霸凌的方法;他也讓一般孩子藉由角色互換等練習,理解8種特殊需求孩子的不同特質,進而同理與接納;他更讓霸凌者去覺察自己的內在。因唯有被霸凌者、目賭霸凌者以及霸凌者皆被關注,霸凌才可能有消失的一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