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正面選舉訴求「不孤芳自賞」 吳怡農基本盤不敵惜吞敗

▲立委候選人吳怡農於松澤宮開講。(圖/記者林敬旻攝)

▲吳怡農第二度挑戰立委仍飲恨惜敗。(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呂晏慈/台北報導

台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結果出爐,開票過程差距不大,情勢緊張,代表民進黨參選的吳怡農雖敗猶榮,仍拿下超過5萬票。他在這場歷時39天的選戰裡,喊出不攻擊、不謾罵、不插旗、不掛看板的乾淨選舉訴求,好似進行一場大型的社會實驗,除了拒絕與對手辯論,面對競爭對手王鴻薇「還沒宣誓就職就落跑」的重大失分點也輕輕放下,無怪乎被同黨評為「佛系」、「孤芳自賞的勇者」,但從些微差距吞敗的結果來看,選舉策略仍被部分民眾埋單。

吳怡農自2020年立委選舉惜敗昔日對手蔣萬安後,組織壯闊台灣聯盟推動民防議題,獲得國際媒體關注,今年他在選戰期間陸續拋出兵役制度改革、充實消防人力等政見作為呼應,但就選舉結果論之,並未如願在多數選民心中發酵,究其原因,恐怕是因為未以直擊選民「痛點」為目標來推進政策,花大把精力論述政見淪為唱高調,或被對手陣營戳破不可行,無助於國內政治改革,更難以藉此喚起多數選民共鳴。

另一方面,吳怡農去年11月底接獲民進黨徵召,縱身躍入「一個人的武林」,但對比2020年總統及立委選舉綁在一起選,得利於民進黨整體情勢大好,今年立委補選民進黨剛經歷兩連敗挫折,吳的一舉一動又被放大檢視,選戰之初屢屢發生遲到、嗆媒體、跳針式回答等爭議,就連吳習慣性舔唇的影像都被做成短影音瘋傳,加上網路聲量不若兩年前,鮮少人積極辯護,導致「耶魯學霸」、「高盛金童」、「特戰男神」的正面形象蒙塵。

實際上,早在選舉前期,就有資深民代直指吳怡農的選舉策略恐有破口,對比傳統上認為補選投票率低於大選,應積極鞏固組織票源、鼓勵核心支持者出門投票,但吳怡農不掛看板、不插旗、不設立競選總部的作法是「7分空戰,3分陸戰」,透過主打議題、形塑個人正面形象,強化選民心中「吳怡農 vs.王鴻薇」的對比,可是這種戰術需要搭配新聞、政論節目推波助瀾,提高民眾的關注度。以事後諸葛來看,吳怡農算是「輸得漂亮」,最後一周綠營公職團結助拳催票,仍然拿下超過5萬票支持,最後因綠營基本盤不敵藍營雄厚實力,吞下敗績飲恨。

回顧過去逾5周選舉過程,吳怡農不斷訴求「希望支持乾淨正向選舉的朋友們給予鼓勵」,但卻未把矛頭指向對手,明確說明「為什麼不該投給對手王鴻薇」,例如面對王鴻薇還沒宣誓就職市議員就「落跑」選立委一事輕輕放下,當有親綠支持者主動貢獻火力,要求王鴻薇歸還競選市議員「每票30元」的選舉補助款,吳反批模糊焦點,當有同黨公職公開呼籲「轉守為攻」,吳卻以「感謝前輩指教」簡單帶過,堅持進行他口中「持續提升民主文化」的大型社會實驗。

綠營人士指出,吳怡農特殊的參選起手式引發黨內高度熱議,在選戰初期,「不攻擊」的選戰策略讓吳一度被淹沒在口水戰中;不過,吳怡農展現堅持和毅力,一直到選舉最後都沒有脫口謾罵對手,讓問政犀利的對手王鴻薇祭出重拳,彷彿打在棉花上。

平心而論,吳怡農此次競選過程的確有許多「創舉」,如他堅持不掛看板,只印製A3大小的海報張貼在少數店家;如他身為落後挑戰者,卻數度以「怕被模糊焦點」為由拒絕領先者的辯論邀約;如他選擇在可凝聚支持者士氣的選前之夜贊助兒童劇演出,不跟進對手邀大咖站台,僅由已無黨公職在身的前主席卓榮泰陪同;如他堅持不抹黑、不噴口水、不負面選戰,藉此告訴支持者為何而戰、為什麼一定要投票支持吳怡農,最終綠營支持者因為焦慮出門投票,但仍難敵國民黨基層在選區的實力,開票過程一路緊咬仍難挽頹勢,慘以吞敗收場。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政治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