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稅於民發6000元 前財長蘇建榮嗆「假議題」

2023年01月9日 15:10

記者陳依旻/台北報導

稅收超徵4,500億元引爆「還稅於民」、每人普發6,000元等效應,不過,卸任財政部長15天的蘇建榮今(9)日打破沉默發言,直指「還稅於民是假議題」,他表示,現在總預算加特別預算後,整體財政還是赤字,應該優先用來償債。

▲財政部前部長蘇建榮。(圖/記者陳依旻攝)

▲財政部前部長蘇建榮。(圖/記者陳依旻攝)

蘇建榮今日出席由金融研訓院舉辦的「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是最好的解方嗎?」研討會,會中直接表明「還稅於民」是假議題 , 「民」是這代人也是下一代的人,我們這一代已經跟下一代借了很多錢來花,有多餘的錢就該用來償還,不能因為有多餘的收入就多花,更何況現在總預算加特別預算還是財政赤字,除非借來的錢用在下一代可享用的公共建設或服務上。

蘇建榮強調,「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是經濟成長帶來稅於擴增的結果,他們絕不接受有心人士違法徵稅的指控,這是對所有稅務從業人員(包含稅捐稽徵人員、稅務會計師、稅務代理人及記帳士等)的嚴重汙衊。維持財政韌性與落實包容性成長的精神才是負責任做法。

蘇建榮建議,基於強化財政韌性與包容性成長的考量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的運用宜審慎規劃。

第一,減債;融通當年度歲出,降低預算赤字,或在當年度強制債務還本外,增額還債,不必舉新還舊,實質減債,讓未償債務餘額比率與債限比率擴大,以增加未來因應重大事件發生時的財政韌性。

第二,累計歲計賸餘;扣除強債務還本後,做當年度歲計賸餘,留供未來融通赤字預算財源,減少舉債融通壓力。

第三,強化包容性成長的經濟成果分享機制;稅收成長來是全民共同努力使經濟成長帶動稅源增加的結果,絕非違法課徵。這過程中,有些部門或弱勢的中低所得者並未因此獲益,政府須針對這些對象以多餘的稅收所產生的歲計賸餘為財源,編列預算給予補助,讓經濟成長果實得以真正下滲至這些部門或族群。至於已享有經濟成長果實者則可免錦上添花,以落實包容性成長的精神。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