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輕生多10倍 來不及了解「他就跳下去」

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階段,既敏感又容易胡思亂想,家長可用「帶溫度」的口氣與孩子聊天,更能開啟親子對話。(圖/123RF)

▲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階段,既敏感又容易胡思亂想,家長可用「帶溫度」的口氣與孩子聊天,更能開啟親子對話。(示意圖/CTWANT提供)

圖文/CTWANT

根據衛福部最新數據,近10年來15至24歲自殺人數通報量增加3倍,14歲以下更成長10倍。許多孩子一如既往出門上學,但數小時後,父母卻接獲孩子在學校跳樓的噩號,直到最後,爸媽都不解孩子走上絕路的原因,專家建議從小培養親子聊天的習慣、協助孩子找到學業與3C以外的嗜好、同時及早發現異樣,做好這3件事,就能避免孩子「無聲墜落」。

去年9月底,台中市一名15歲國中生在學校跳樓身亡,接著11月,彰化市一名14歲國中生也選擇同樣方式離開人世。「因為學校是他們最熟悉、最常去的場所,所以往往也成為輕生地點。」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表示,許多父母都說「他就跟平常一樣,怎麼會突然這樣?」父母還來不及了解孩子的想法,遺憾就發生了。

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表示,「要讓孩子知道,他遇到任何事,都可以跟父母說,這樣若有狀況就能提早預防,但這件事必須從小培養起。」澤爸說,學齡前的孩子總是吱吱喳喳想跟父母說話,父母如果忙,就請孩子稍微等待,忙完後再好好聽孩子說話。「因為孩子分享時若有正面回饋,他就會喜歡這樣做。」

上小學之後,父母要練習的就是「發問」,澤爸坦承自己偶爾也會問錯問題,「有一次兒子跟我聊學校的事情,我不由自主地說教起來,結果兒子就回應『我只是想跟你分享而已』。」澤爸說,其實父母多數時候只要聆聽就好,循著孩子的話自然詢問,不是質問、也不是套話,需要著重的是去理解孩子的心情,這樣孩子就會繼續跟父母分享生活大小事,進入中學、青春期之後,只要秉持這樣的原則,就能稍微理解青少年的心。

當壓力襲來時,青少年除了需要心靈上的支持,也需要轉換心情的「排氣孔」,建議從小多培養3C以外的嗜好與運動。(示意圖/非當事人,林士傑攝)

▲當壓力襲來時,青少年除了需要心靈上的支持,也需要轉換心情的「排氣孔」,建議從小多培養3C以外的嗜好與運動。(示意圖/CTWANT提供)

在心理上獲得家庭的支持力量固然重要,但當壓力、情緒即將爆發時,還是需要一個「洩氣孔」,就是興趣或嗜好。澤爸的大兒子今年是國三生,面對即將來臨的會考也感到有壓力,有一次念書念得很煩,就連澤爸邀請他一起外出走走,兒子也因不想換衣服而拒絕,最後兒子決定去彈鋼琴。

「我印象很深,當他彈完闔上琴蓋時,就大喊『心情舒暢多了』,接著就繼續念書。」澤爸建議家長要協助孩子找出學業、3C以外的興趣,這會是一個紓壓很好的管道。黃宜靜則說,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甚麼,家長不妨帶著他體驗各種活動,再從中挖掘出孩子的喜好。

雖然多數家長都難免忙碌於工作,但建議在僅存的親子相處時間中,提高敏感度。黃宜靜說,最重要的是察覺異狀,例如本來不賴床卻突然賴床,甚至影響上學;或是變得不跟朋友互動等,這些改變都代表孩子正面臨一些困境。

黃宜靜建議家長此時用「好奇」的態度去關心孩子,例如「最近心情不好嗎?」,不要預設立場或命令口氣,例如「好好讀書,不要胡思亂想」,因為青少年正處於長大的尷尬階段,所以容易受傷又容易胡思亂想,這樣的語氣會令青少年認為被責怪,所以不如用關心的口氣詢問孩子心情,更能開啟親子對話。 

(CTWANT關心您,自殺解決不了問題,給自己一個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延伸閱讀
青少年尿床3/父母不解「沒給壓力」但孩子卻崩潰 專家:拜託家長別說這句話
深山裡的甜蜜2/偏鄉黑糖全國知名 人口外移找嘸工人藏隱憂
英國藝術家把「自己的腎結石」雕成巨石陣 背後原因超暖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