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辦清單」常常像像無性繁殖的癌細胞般,自動增生。(示意圖/Photo by Words as Pictures on StockSnap)
文/褚士瑩
摘自/大田出版《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的日常慢哲學》
從塞席爾群島離開以後,我似乎又捲入了忙碌的現實生活之中,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待辦事項的清單一項一項被劃掉的同時,我發現待辦事項就像無性繁殖的癌細胞般,會自己從傷口中長出來,而且越變越多,直到失去控制。
是的,我用「傷口」這個詞,因為我每天忙著做的,似乎生活日常就是不停地止血,再多的時間,也只夠我匆匆忙忙壓住各種傷口,勉強不要讓傷勢繼續擴大,不要發炎、不要感染、不要疼痛。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流血,也不知道該怎麼徹底治療,雖然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但我總是在做「緊急」的事,而不是做「重要」的事。
為什麼在塞席爾度假的時候,我可以只做「重要」的事,但是回到城市中生活,卻總是在做「緊急」的事?難道這真的就是「度假」跟「生活」之間的差別嗎?
我跟身邊一些朋友說到這種奇怪的現象,然後發現,其實不是只有我這樣。實際上,只要是成年人,似乎都跟我有同樣的感受。但是對人生真正有用的,究竟是那些重要的事,還是那些緊急的事?
人生重要的事,其實說來說去應該就是那幾樣,比如要活下去。不,不能只是活著,還要有意義地活著。自己如果能做到,幫助自己愛的人、關心的人也能有意義地活著,也很重要。但是我真的有時間做那些幫助我跟別人活得有意義的事嗎?還是我成天都在做那些緊急但是不重要的事?
緊急的事,往往不怎麼重要,卻會像無限增生的癌細胞,做得越多,就會變得越多。比如每個星期二,我的行事曆上,都會提醒我要買貝果。
事情是這樣的,我在波士頓海邊居住的鎮上,有一家麵包烘焙坊,這家烘焙坊每週二有固定的促銷活動,就是每週只有這一天,買一打貝果,只要美金7.99元。而且這一打不是正常的12個一打,而是13個一打,英文中稱之為「baker’s dozen」(烘焙師的一打);起源是舊時代的英國,烘焙師怕奧客覺得自己的麵包偷斤減兩,招來一頓莫名其妙的毒打,為了保險起見,乾脆多放一個,以策生命安全,甚至還有放14個的,可見烘焙師是個多麼危險的職業。關於烘焙師的故事,之後章節會說得更多,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對美國日常生活熟悉的讀者應該都知道,通常在美國的麵包店,一個貝果按照不同的口味,價格會有些許不同,加稅之後一個在2美元到4美元之間。也就是買13個貝果就要花30到50美元,但如果在週二這一天買了13個,我一整個星期的早餐貝果就綽綽有餘了,而且只要不到4分之1的價格,多麼划算!
但自從發現這個促銷活動之後,我的每個星期二早晨就充滿了壓力。
因為這項促銷特價,限定只能在網上購買,然後店內取貨。開始開放線上購買的時間,則是店家開門營業的時間,也就是一大清早七點鐘,有點像是歌迷要在線上搶音樂會的票,要想辦法搶到自己喜歡的位置。只要自己喜歡的口味,或是貝果全部賣完,當天不會再補,我就只能到店內單買,或是等下一個星期二。
對我來說早起並不是問題。每星期二的早晨,我固定會帶領中國的線上教師培訓工作坊,因為時差的關係,中國傍晚七點開始的上課時間,是波士頓的清早,所以貪睡的我就不得不早起。
但有點複雜的是,由於美國採用日光節約時間,準時下課的話,冬季時會在波士頓的早上八點結束,但在夏季,結束的時候已經早上九點了,加上參加過我線上工作坊的學員都很清楚,只要還有一個人沒搞懂,即使意味著延長一個鐘頭的下課時間,我也會全心全力奉陪。這樣的話,等我終於可以上線訂購貝果的時候,都已經上午十點多了。所以每年有一半的時候,要不是買不到我喜歡的貝果口味,就是根本買不到。
▲為了搶貝果優惠,卻讓自己每週一到特定時間就心神不寧。(示意圖/Photo by Larissa de Corves on StockSnap)
●決心按下刪除鍵嗎?
我也注意到,因為腦子裡一直惦記著這件事,所以每週二的課,我特別難以專注,學生偶爾也會感覺到我的不耐煩。當然我從來沒有提過讓我週二工作表現不佳的真正原因,竟然只是為了一袋便宜的特價貝果。
從塞席爾群島潛水回來以後,我那個週二果然又沒買到我喜歡的義大利艾斯亞格(Asiago)起司口味的貝果。一面充滿懊惱地吃著我不喜歡的白芝麻貝果,一面問自己:「每週二早上心神不寧地匆匆結束工作,只為了買13個特價的義大利艾斯亞格起司口味的貝果,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一開始,我試著告訴自己,「當然很重要!」
「為什麼?」我開始問自己。
「價錢差很多吔!」
「你一週的生活費,有差那20美金嗎?」我又問自己。
「沒有。只是喜歡『賺到』的感覺。」我聽到自己回答。
「可是勉強買了不喜歡的白芝麻口味,有賺到嗎?」
「沒有!」我聽見正在皺著眉頭吃白芝麻貝果的自己說,「我從小最討厭吃白芝麻了!吃白芝麻貝果的時候,都會想到小時候吃芝麻開口笑,吃到想吐!」
「一整個禮拜必須連續吃完13個白芝麻貝果,聽起來更像是懲罰,不是嗎?」
「絕對是這樣!害我每天早上一想到早餐又要吃噁心的白芝麻貝果,就心情很不爽!這種不爽還會延續,讓我一整天都很煩躁。」我一怒之下,把那個手上吃了一半的貝果,扔進垃圾桶裡。
「那你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而且還每個禮拜處心積慮地重複做,這不是很瘋狂嗎?」
「好像是吼⋯⋯我也不知道怎麼會變成這樣的。」
「所以你可以把這個每週二買特價貝果,從你行事曆的待辦事項上刪除嗎?」
說真的,我還真的猶豫了十幾分鐘,才終於在電腦的行事曆上,按下了刪除鍵。好像刪除了一個舊情人的電話,明明知道老死不相往來才是理性的,藕斷絲連我的生命就永遠無法大步往前,卻有種捨不得的感覺,好像一部分的自己,也跟著被刪除了。
但奇妙的是,刪除了「買貝果」這個待辦事項以後的我,再也不為週二早晨的貝果煩惱了。更具體來說,我再也不用為貝果煩惱,因為我早上根本不一定想要吃貝果啊!長期以來我之所以每天早上吃貝果,都是因為已經買了13個,不趕快吃完不行,否則下一個星期二又要到來;週二早上不趕快下課不行,不然買不到。說來荒唐,買貝果、吃貝果,不知不覺變成了一個固定的壓力來源,但是我卻完全沒有覺察。
●「我的習慣」一點一點侵蝕了我?
停止買貝果之後,我更驚訝地發現,我其實根本就沒有特別喜歡吃貝果!學生時代之所以開始吃貝果,只是因為沒時間又沒錢,貝果在美國很方便又很便宜。但是現在的我,距離學生生活已經這麼久了,手頭也沒那麼拮据,為什麼還繼續地買貝果、吃貝果呢?現在想想,「習慣」真是一件瘋狂的事。
★本文摘自大田出版《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的日常慢哲學》,作者褚士瑩,一個從小就喜歡到世界盡頭去旅行的國際NGO工作者。在別人眼中的「褚士瑩」三個字代表行動力、高效率,全職NGO工作以外,還計畫不同的挑戰、旅行、學習,保持運動習慣,不拖稿出版新書。「浪費時間」「偷懶」是罪大惡極的標籤,他養成「一直想著還沒發生的下一件事」的習慣⋯。但來到夢想的潛水者天堂,卻因為線上哲學課,搞得心思不寧,喜歡做的事變成壓力源,轉化焦慮懲罰自己。突然了解,緊急求快的結果慢慢侵蝕生活,難道以前都活錯了嗎?「活在未來」真的幸福嗎?他問自己,你到底急什麼?褚士瑩決定與「快」宣戰──他開始一天只做三件重要的事,不慌不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