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財閥家的小兒子》劇情內容令觀眾立刻聯想到三星集團。(圖/friDay提供)
記者羅翊宬/編譯
2022年底最火熱的韓劇《財閥家的小兒子》,內容描述南韓順洋集團小兒子成長復仇的故事,雖然為網路小說改編翻拍,不過內容明顯就是以三星集團為基礎,引發眾多讀者共鳴。故事之初曾提到,由李星民飾演的會長陳養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發展半導體,他稱半導體為未來重要產業與生計,恰巧與三星發展半導體的故事不謀而合。
根據韓媒《東亞日報》,南韓三星集團創始人、首任會長李秉喆(號湖巖)在死前最後幾年便孤注一擲發展半導體產業,即便當時面臨全球經濟不景氣、員工反對,他也不惜一切於1983年3月發表東京宣言,1984年完成第一條半導體(64K DRAM)量產生產線、1985年完成第二條(256K DRAM)生產線工廠,開始量產半導體記憶體。
其實當時的三星面臨嚴酷的競爭環境,當1984年8月三星64K DRAM產品出庫後,旋即面臨美國半導體製造商美光科技上市256K DRAM,導致64K DRAM價格大幅下跌,以此箝制三星在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當三星1986年正式量產256K DRAM時也面臨同樣狀況。
加上1985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導致半導體產業赤字增加,當時業界流傳「三星集團因半導體產業而變得更加危險」,就連內部員工們都後悔第二條半導體生產線太快建立,然而人在日本東京的李秉喆仍於1987年2月指示建設第3條生產線,他認為南韓正面臨大好機會,不過員工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說謊也要極力阻止他加蓋生產線。
▲三星電子總部展示的半導體晶圓。(圖/達志影像)
然而1987年8月半導體第3條產線完工後不久,李秉喆便於同年11月逝世,享年77歲。1987年底,全球半導體產業景氣逐漸好轉,記憶半導體價格暴漲,當時美國與日本半導體業因連年經濟不景氣而放緩投資腳步,甚至英特爾還放棄記憶半導體投資,在供需嚴重失衡下,三星接到大量DRAM訂單,就算開3條產線仍無法及時消化,1988年集團由虧轉盈。
報導指出,雖然當時外界幾乎認為李秉喆是憑藉「靈感」、「運氣」,投資半導體的這項決定才能成功,不過事實上李秉喆早就清楚洞悉國際局勢,且閱讀的相關資料量疊起來等於一個成人的身高。
當時正值美蘇冷戰之際,然而日本東芝卻向蘇聯輸出產品,幫助蘇聯提升潛艇、航母性能,這讓美國美光科技大為光火,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針對日本7間半導體業者提告,美國政府開始針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1986年7月31日簽署美日半導體協定,日本被迫調漲半導體出廠價格、減少對美出口物量,對於南韓的三星來說等於是開了一個可趁之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