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星沒有生產汽車? 《財閥家》再現時局無奈

▲宋仲基《財閥家的小兒子》收視。(圖/friDay提供)

▲《財閥家的小兒子》順洋集團會長陳養喆對汽車情有獨鍾,被認為是以李秉喆、李健熙作為故事參考範本。(圖/friDay提供)

記者羅翊宬/編譯

由韓星宋仲基主演的韓劇《財閥家的小兒子》,劇情雖然改編自漫畫,但其實忠實呈現南韓經濟從1980至2000年代的發展史,包括南韓引以為戒的IMF國際金融危機。事實上,劇情一開始除了引述、探討三星集團(劇中為順洋集團)執意發展半導體的理由,也描述了三星在發展汽車產業上所走過的困境。

其實,三星集團同樣也曾發展過汽車製造產業,只不過它的起步太晚,國內市場早已因現代、雙龍、起亞等大廠而飽和,即便三星汽車努力提升汽車品質、試圖讓消費者有全新體驗,促使現代等其他競爭企業跟著提升服務品質,但1997年的IMF金融危機讓南韓國內消費者市場嚴重萎縮,加上政府的經濟政策,逼迫三星最終步向內部結構調整、被其他外國企業收購的命運。

根據韓媒《東亞日報》,三星集團1938年由初代會長李秉喆創立後,於1970至80年代經歷高速成長期,當時李秉喆不僅獨排眾議,決定將發展半導體視為集團的未來生計與出路,他甚至還計畫發展汽車製造業,因為當時國內排行第一大的財閥為現代集團,三星集團只能與樂喜金星(LG)、大宇集團爭奪第二或第三名,為了殺出一條血路,公司內部對於開創新產業產生共識,而身為汽車愛好者的李健熙決定發展汽車產業。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三星集團1992年成立汽車事業推進小組,開始在釜山市江西區蓋起汽車工廠,然而過程卻並非一帆風順,因為廠址前身為垃圾掩埋場,導致該地地盤脆弱,光是整地等基礎工程便需耗資數千億韓元。

就算如此,三星仍決意在該地設廠,原因是該地距離釜山港相當近,可以節省進口原物料、出口汽車產品時的運輸成本,且金泳三政府特別在意釜山地區的發展,三星集團此舉自然能獲得中央政府好感。

不過三星集團在汽車產業上太晚起步,當時光是南韓國內就有現代、起亞、大宇、雙龍等4大汽車製造商,在人口不到5000萬的市場下分食汽車產業大餅,三星集團毫無汽車產業上的任何技術與知識,因此三星1994年與日本的NISSAN簽約,引進各種技術與產品製造權利,當年南韓汽車產業在技術上根本看不到日本的車尾燈,三星可以藉此在短時間內發展技術,與現代等汽車製造商並駕齊驅。

雖然三星集團也曾試圖收購起亞汽車、買下起亞汽車大量持股,然而起亞汽車不敵IMF金融危機,最後被現代集團併購,三星集團的策略宣告失敗。

▲▼南韓三星汽車1998年3月正式推出首款中型房車SM5。(圖/翻攝自韓網)

▲南韓三星汽車1998年3月正式推出首款中型房車SM5。(圖/翻攝自韓網)

三星集團在汽車產業上一路披荊斬棘,1995年3月成立「三星汽車」、1998年3月正式推出首款中型房車SM5,宣告打入南韓國內汽車消費市場,從生產到出廠實施嚴格的品控管,提升產品良率,接著依據四缸引擎、六缸引擎與不同的排氣量推出各款汽車,高階車款SM525V標榜在性能上凌駕現代。

儘管三星致力於在汽車產業上推出優秀產品、透過積極行銷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強烈印象,但仍敵不過飽和、甚至一度萎縮的內需消費市場,因為三星過去在汽車產業上根本沒有基礎,且在從外商簽約引進技術、擴充人力資源等基本過程耗費天文數字般的鉅額投資,在面臨1997年IMF金融危機下又無法透過活絡內需市場回收投資成本。

最後,三星集團只能先試圖將三星汽車賣給大宇集團,談判破局且大宇集團解散後,又將三星汽車於2000年7月賣給法國車輛製造商雷諾,此後三星集團便不再跨足汽車產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