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燙嘴!吃雲南過橋米線有儀式感 高湯油花底下藏美味秘訣

記者任以芳/雲南昆明報導

米線是雲南的地方小吃,「過橋米線」是米線中的上品,《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走訪雲南昆明,體驗正宗過橋米線的標準吃法,快速把所有配料倒入熱騰騰雞湯,下料還得講求先後順序,否則影響口感。至於過橋米線由來,相傳源自於一名秀才妻子的妙想。

源自雲南的美食過橋米線,主料是米線和雞湯製作,至今有200年的歷史。歷史記載雲南人習慣用過橋米線招待遠方來的客人。經過歷代滇味廚師不斷改進創新,過橋米線成為滇南的一道著名小吃。《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日前走訪雲南昆明,發現過橋米線的存在就像台灣陽春麵,十分常見,價格親民,用餐過程還講求「儀式感」。

▲▼ 雲南正宗過橋米線            。(圖/記者任以芳攝)

▲ 雲南過橋米線各種配料 。(圖/記者任以芳攝)

過橋米線由三部分組成,由雞、鴨和豬排骨熬製奶白色高湯,各類生肉像是雞肉、豬里肌肉、魚片、水發魷魚切成薄片置於盤中,或是半熟的豬肝、腰子、肚子薄片後,雪白的米線和蔬菜擺在另一個大盤。佐料有蔥姜、青菜、腐皮等組成,每間店家提供食材不太一樣,吃法順序卻一致。

雲南老饕葉春祿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介紹正宗過橋米線「儀式感」吃法,用火加熱的陶鍋湯頭,上桌時最高溫度有100度,必須快速放入生料。首先,加入鵪鶉蛋、各類生肉片或海鮮,有些店家會搭配特製雲南火腿,最後再加蔬菜和米線,因為雞湯溫度過高,下料時聽見滾燙的滋滋聲。

▲▼ 雲南正宗過橋米線            。(圖/記者任以芳攝)

▲ 雲南正宗過橋米線。(圖/記者任以芳攝)

台灣資深媒體人藍孝威和來自北京王先生,品嚐後對湯頭十分讚賞。他們接受訪問說,「冬天喝一口湯,暖胃也暖心。」湯頭濃郁鮮美,大骨湯帶點胡椒氣味,融合火腿、海鮮等味道,口感非常好。

葉春祿進一步介紹,「生料放下去後,不要攪動會影響溫度,因為湯頭上浮一層油花能保溫,讓食材自然燙熟。過橋米線好不好吃的關鍵還有湯頭,太淡吃不出鮮味,太鹹湯頭變苦,必須調味適中,剛剛好。」

據悉,「過橋米線」不只是平民飲食,曾經上過清朝的外交餐桌。相傳光緒年間,李鴻章出使俄國,俄方招待酒會室內溫度較高,冰淇淋受熱散發出冷氣來。李鴻章以為是熱氣,趕緊吹氣降溫,俄國使節當場哈哈大笑。

當時,李鴻章十分尷尬,內心記上一筆,之後俄國外交大臣回訪中國,李鴻章請吃過橋米線。俄國使臣以為是一種溫熱食品,端起碗來喝湯,嘴巴差點燙傷。

▲▼ 雲南正宗過橋米線            。(圖/記者任以芳攝)

▲ 雲南過橋米線湯頭熬煮奶白色,上面必須浮上一層厚油花。(圖/記者任以芳攝)

為何過橋米線湯頭能保持高溫?綜合大陸歷史資料,大約100多年前,傳說有一秀才在南湖的湖心小島念書,秀才妻子每日都要通過一座小石橋去送飯。某日,妻子用砂鍋熬了一鍋雞湯,那天秀才寄情於唸書沒有吃飯。當妻子拿回砂鍋開蓋,發現還是溫熱的,原來湯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雞油,還有陶土器皿傳熱效應,把湯的熱能封存起來。

後來秀才妻子使用這類保溫法,把一些米線、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使其夫免受冷餐之苦,好好吃飯讀書,考取功名。後來,這種吃法漸漸傳開。因妻子每次給丈夫送吃的要經過湖中橋,人們取名「過橋米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