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學團隊打造「夢想存錢筒」,減緩長輩失智症病症進程。(圖/大同大學提供)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推估,去年台灣失智者人口超過30萬人,且有年輕化趨勢,為了幫助長者延緩退化,大同大學媒體設計系副教授陳彥甫帶領團隊打造「夢想存錢筒」,透過存代幣方式,希望協助失智長輩提高照護配合度、減緩失智進程,獲得「2022台灣感性學會暨台灣數位媒體設計學會國際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根據衛生福利部推估,去年台灣失智者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6%,而且有年輕化趨勢,而失智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只能減緩失智進程,初期症狀輕微,常常被忽略,中期會出現分不清早晨與黃昏與季節症狀,晚期出現忘記身旁熟悉的人、事、物,甚至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
▲大同大學團隊打造長者專屬「夢想存錢筒」,減緩長輩失智症病症進程。(圖/大同大學提供)
面對這種狀況,陳彥甫與台北榮家共同開發的「夢想存錢筒」,陳彥甫說,「夢想存錢筒」依照每一位人經歷和願望而打造,透過一次一次的獎勵,鼓勵失智長輩們上廁所、喝水這些常常忘記的事情,例如想買機票回巴西的伯伯,在投入代幣後,會出現飛機起飛、機場廣播的聲音;想要結婚的長輩,存錢筒是3D列印,會唱鄧麗君組曲的旗袍女士,而曾經是籃球健將的伯伯,會獲得一個有籃球入網以及觀眾歡呼的存錢筒。
陳彥甫解釋,台北榮家對失智長輩照顧專業且人性化,伯伯們到了傍晚,會出現「黃昏症候群」,也就是時間認知困難,開始四處遊走,所以設計團隊利用「大、小」代幣區隔,大代幣用於白天、小代幣在傍晚時使用,便於觀察「夢想存錢筒」對於減緩長輩失智進程,減少黃昏症候群頻率效果。
陳彥甫表示,「夢想存錢筒」數據透過網路記錄,做為照護失智症參考,團隊下一步將設計「穿戴式裝置」,可以在接近廁所的時候提醒:「我是來上廁所」,在餐廳時就是:「我已經吃過飯了」,減少失智者對時間、空間錯亂的困擾。
▲大同大學團隊打造專屬「夢想存錢筒」,減緩長輩失智症病症進程。(圖/大同大學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