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卻感受不到愛!「假性孤兒」10大惡夢 再努力仍被潑冷水

孤兒示意圖(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有父母卻難以感受到愛、安全,可能是「假性孤兒」。(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很多人渴望從父母口中得到肯定,卻再怎麼努力,仍無法被理解,甚至被潑冷水;也有些人覺得自己必須在父母面前「扮演另一個人」才會被接受。這些情況可能就是「假性孤兒」,即使長大仍感覺孤寂,也影響了往後尋求親密感情的路。心理師在書中分享真實案例,期望幫人們解開與親情的枷鎖。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琳賽‧吉普森博士(Lindsay C. Gibson)也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她的私人診療所專門從事個人心理治療,也幫助受情感缺失父母傷害的成人。如今她累積20年的諮商經驗,分享真實案例,讓人們看見父母帶來的痛,也解開與親情的枷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孤單,背影,寂寞。(圖/取自免費圖庫Unslpash)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是很孤單的成長經驗,這些感受即使長大仍難以擺脫。(圖/取自免費圖庫Unslpash)

出版社小樹文化近來發行《假性孤兒》中文版,提到有些父母的外表和行為看起來一切正常,他們會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提供溫飽、注意孩子的安全,但「僅止於此」。

如果有以下同樣的狀況,可能就是「假性孤兒」:

◎好想從父母口中得到肯定或讚美。
◎父母總是不了解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溝通。
◎父母跟我不親,他們總是站得遠遠的。
◎父母只關心我錢夠不夠用,從沒關心過我內心的感覺。
◎就算獲得再高的成就,父母都只會潑我冷水。
◎為何和某些家人相處總是叫人挫折、換得遍體鱗傷。
◎在關鍵時刻,心底會冒出一個聲音否定自己。
◎在需要支持的時候,我不會找父母談心。
◎我需要假扮成另一個人,父母才會喜歡我。
◎明明擁有一切,但為何我還是覺得孤寂。

內容也提到,這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形同豎立了高牆,擋住了他們尋求親密感情的道路,因為當孩子無法與父母建立穩固的心靈互動,將無法擁有安全感與自信心。

看過這本書後,將會明白為何無法與父母建立親密互動,為何父母無法給予愛的養分,又為何總在人生重大決定上,父母帶來的陰霾與否定如影隨形。也能看見為何父母總是不了解、不夠關心自己,不論再怎麼努力溝通都難以改善,努力與父母建立關係,只是帶給自己傷害。

而生長在這樣的家庭裡,是很孤單的成長經驗,這些感受即使長大仍難以擺脫,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變成沮喪、焦慮、長期緊張、壓力、睡不著等失控的感覺,折磨著身心。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圖/小樹文化)

▲《假性孤兒: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中文版在台發行。(圖/小樹文化)

不過琳賽‧吉普森認為,這些身心症狀像是一套「警報系統」,提醒我們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真正的感受──「想要被愛」──那就是覺醒的開始。她寫下這本書,也期望陪伴讀者解開這些框架,修補世世代代的情感缺陷,拒絕複製上一代給予的傷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