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星雲大師採「坐塔荼毘」安葬? 5疑問佛光山給答案了

2023年02月9日 15:30

▲圖為星雲大師的真身坐塔,設計源於印度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圖/趙啟超提供)

▲圖為星雲大師的真身坐塔,設計源於印度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圖/趙啟超提供)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於2月5日圓寂,享耆壽97歲。曾一度傳出大師生前交代,要採「坐缸」方式圓寂,數年後開缸成「肉神菩薩」。對此,寺方澄清,事實上大師圓寂後皆遵從佛制和佛教儀軌進行,而莊嚴真身坐龕是考據佛經典故所設計的「涅槃塔」,並採「坐塔荼毘」的模式,永久安葬於佛光山萬壽園。

一代宗師殞落,許多人都很好奇星雲大師的後事如何安排,像是大師為何是「坐塔茶毘」、坐龕是依循什麼典故?佛光山妙熙法師就一一提出解答。

▲星雲大師。(圖/陳碧雲提供)

▲星雲大師享耆壽97歲。(圖/陳碧雲提供)

妙熙法師指出,星雲大師12歲出家,至今僧臘85載,通達佛教教理、儀軌。他囑咐弟子,圓寂後所有備辦事項,皆遵從佛制和佛教儀軌進行。

妙熙法師表示,星雲大師法體真身的坐龕,質樸莊嚴,未曾見聞,其實是考據佛經典故後,所進行設計的涅槃塔。大師法體真身坐入塔中,七日後荼毘火化,為「坐塔荼毘」,並非外界所傳坐缸圓寂,數年後開缸成為肉身菩薩的模式。

Q:為何大師是坐化?

所謂「坐化」,是指修行成就之人,於臨終之時,端坐至命終,又稱「坐逝」。「坐化」不同於凡俗,有兩個原因:一是臨終時的姿勢是坐著,而一般人則是躺著;二是表示善終,臨終時沒有痛苦。佛教稱為「恬然」、「怡然」,坐化後之遺體一般予以火化。

Q:坐缸與坐塔又有何不同?

「坐缸」,是佛教的複合詞,即「坐化」與「缸葬」的合稱。所謂「缸葬」,又稱「甕棺葬」,是指將往生者放入陶製容器中安葬。此文化可追溯到距今約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因該時期的彩陶工藝十分發達。

「缸葬」文化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就已經流行在黃河流域。佛教將「坐化」與「缸葬」結合起來,最早出現於明代。

這次星雲大師並非坐缸,而是坐塔,並且在7日後進行真身火化。

Q:什麼是「塔」?

將「舍利」收藏在金屬,或石質、陶質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稍高出地面,即稱為塔,塔是高顯的意思。而收藏舍利的塔,即稱為「舍利塔」。印度這種舍利塔,就是中國寶塔的來源。

Q:星雲大師所坐的是什麼塔?

大師坐龕設計為「涅槃塔」,此設計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拘尸那揭羅古城是佛陀最後說法、入滅,以及八王分舍利的地方,城中現存建築包括涅槃寺、涅槃塔、蘭巴爾塔及多座佛塔遺蹟。

涅槃寺1867年由英國考古學家卡萊爾發現並發掘。1876年和1956年進行大規模修復,是一座白色橫筒狀建築,四周開有圓形小窗,內供奉的五世紀臥佛像。

涅槃塔位於涅槃寺後面,傳說該塔是佛陀涅槃的處所,存有佛陀舍利。原塔應為玄奘大師記載的阿育王塔,後來遭到毀損。19世紀被發掘,1927年緬甸佛教徒出資重建。「涅槃塔」塔高2.74公尺,為米白色覆鉢式塔,表面光滑,無雕刻。

Q:為何大師要在七日後荼毘?

荼毘,是梵語的發音,就是火化、火葬的意思,主要是指僧人往生後的火葬。據《大般涅槃經》記載,佛陀在涅槃之時,本來一天內就要火化,後來延至7日才火化。大師選擇7日後火化,也是有所依據。

▲星雲大師坐龕設計為「涅槃塔」,此設計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圖/123RF)

▲星雲大師坐龕設計為「涅槃塔」,此設計源自印度北方的拘尸那揭羅城中的涅槃塔。(圖/123RF)

▲星雲大師報身雖然圓寂,給眾弟子留下無限的緬懷追思。(圖/佛光山提供)

▲星雲大師報身雖然圓寂,給眾弟子留下無限的緬懷追思。(圖/佛光山提供)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