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搭載新型固態燃料ICBM的發射車上,出現新成立的運用部隊旗幟。(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編譯
北韓(朝鮮)於8日晚間舉行建軍節75周年閱兵儀式,當中公開疑似搭載固態燃料引擎的新型洲際彈道飛彈(ICBM),對外展現最大的核武攻擊能力。不過南韓媒體卻在閱兵儀式影片發現,北韓已經針對固態燃料ICBM成立運用部隊,且出現相關的軍旗,分析認為北韓恐怕已透過冷發射(cold launch)確認性能。
根據南韓《韓聯社》,從北韓朝鮮中央電視台9日公開的閱兵儀式預錄影片畫面中可以看到,北韓第一夫人李雪主左側出現4面導彈部隊相關的軍旗(部隊旗),其中一面旗幟上印製著黑色導彈噴射火焰升空的圖案,這與閱兵儀式上運載疑似固態燃料ICBM的移動型導彈發射車(TEL)上的軍旗相符。
分析指出,運載固態燃料ICBM的發射車上懸掛著單獨成立部隊的軍旗,代表著北韓已就固態燃料ICBM成立相關的部隊,負責導彈的研發、試射、運用等。
該枚新型洲際彈道飛彈被搭載在9軸18輪的移動型發射車上,與搭載在11軸22輪移動型發射車的ICBM火星-17型相比,其發射車在長度上較短,因此預估該枚新型導彈在長度上比22至24公尺長的火星-17型還略短。
▲北韓2月8日晚間閱兵時公開亮相ICBM火星-17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報導分析,北韓疑似在中程彈道飛彈(MRBM)北極星-2型的基礎上研發新型的固態燃料洲際彈道飛彈,因為北極星-2型正是採用固態燃料,且發射方式也是使用冷發射。
韓國國防安保論壇(KODEF)事務局長申宗佑(신종우,音譯)認為,「北韓在使用冷發射方式的北極星-2型為基礎,研發出固態燃料ICBM,顯示出北韓已充分掌握相關技術。至於提早在試射前成立運用部隊,顯示北韓已透過冷發射確認飛彈性能。」
另外,北韓報導畫面上還出現「火星-17型」洲際彈道飛彈運用部隊的旗幟,該旗幟同樣插在搭載火星-17型的移動型發射車上。旗幟上寫著「2022.11」,可以推測該支運用部隊成立於去年的11月,金正恩曾於去年11月18日視察火星-17形試射。
至於底為深藍色、寫著「導彈總局」的旗幟,上面則標示「2016.4.30」的數字,因此推測數字代表的是部隊創建日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