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探勘首公開!他憶陰森1刻「好像有人在看」 鞋子散落一地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影史經典《鐵達尼號》紀念上映25周年回歸大銀幕,「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也在15日首度公開1986年探勘畫面。第一位發現鐵達尼號殘骸的美國退役海軍中將巴拉德(Robert Ballard)回憶,船上散落著許多鞋子,而他上浮時回頭望向沉船舷窗,感覺「就像人們也看著我們」,悲戚陰森的場景「頗令人難以忘懷」。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首度公開當年第一次探勘鐵達尼號的錄影畫面。(圖/路透)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首度公開當年第一次探勘鐵達尼號的錄影畫面。(圖/路透)

▲1986年鐵達尼號探勘畫面首度公開。(圖/路透)

1985年,巴拉德和法國探險家米歇爾(Jean-Louis Michel)在大西洋水下4000公尺、距加拿大紐芬蘭島約644公里處發現鐵達尼號殘骸。隔年,巴拉德服務的麻州私人研究機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和法方合作探勘,隊員乘坐3人深海潛水器「艾爾文」(Alvin)並派出遠端攝影機「小傑森」(Jason Jr),那裡環境嚴酷,器械必須承受強大水壓、接近冰點的水溫,而且距離陸地非常遙遠。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首度公開當年第一次探勘鐵達尼號的錄影畫面。(圖/路透)

▲巴拉德當時正在執行海軍機密任務。(圖/路透)

巴拉德受訪時回憶,下水那一刻就被船隻尺寸震驚,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巨大,雖未發現人類遺體或骨骸,但看見許多鞋子,其中幾雙顯然屬於母親和嬰兒。他形容,鐵達尼號殘骸看起來就像一塊聖地,或者美國南北戰爭最血腥的「蓋茨堡之役」(Gettysburg battlefield)戰場,標誌著超過1500條生命的逝去。

巴拉德長年鑽研水下考古學,他當時其實在執行海軍最高機密冷戰任務,研究沉沒於北大西洋的另外2艘核潛艦殘骸,因此非常擔心情報官的身分曝光,未料卻在過程中發現鐵達尼號,成為自己最知名的成就之一。

▲▼「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首度公開當年第一次探勘鐵達尼號的錄影畫面。(圖/路透)

▲鐵達尼號殘骸持續遭到腐蝕。(圖/路透)

2019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領導的一系列水下探勘發現,鐵達尼號出現腐爛跡象,殘骸已經「被強勁且不斷變化的洋流、吞噬金屬的細菌、天然鹽分腐蝕嚴重影響」。

《鐵達尼號》導演兼編劇卡麥隆(James Cameron)因為該作揚名立萬,此後也持續資助相關研究。他本周談及1986年探勘影片時說,「在鐵達尼號沉沒逾1世紀後,這艘巨船呈現的人類故事持續引發共鳴…透過釋出影片,WHOI正在協助講述一個橫跨數個世代,並且流傳全球的故事的重要部分」。

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RMS Titanic)是當年全球最大海上船隻,號稱「永不沉沒」的「夢幻之船」,內部設備舒適奢華,包括健身房、游泳池、高檔餐廳及豪華客艙。未料,它在1912年4月首航,從英國南安普敦駛往美國紐約途中,卻在15日凌晨擦撞冰山,斷成兩截沉沒,2224名船上人員一共1514人罹難,成為人類近代史上最嚴重船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