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怎轉型?打造水中步道、開放居住 競圖決選直播公開

▲▼中正紀念堂。(圖/記者湯興漢攝)

▲「中正紀念堂」怎麼轉型?競圖決選評選會在2/22-23舉行。(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由民間發起的「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進入為期2天的決選評選會,今(22)日學生組15組輪流說明設計概念,其中有學生提出在打造廣場水池、堂體有水中步道;還有人提出開放居住,也有人建議銅像位置降至跟民眾平行⋯等。評選會也全程直播並開放現場讓民眾報名旁聽,明23日將接續舉行15組社會組決選評選。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進入決選評選會,首日為學生組評選。(圖/記者林育綾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進入決選評選會,首日為學生組評選。(圖/記者林育綾攝)

「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由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等三大學會共同發起。競圖的重點是「民眾參與」及「社會溝通」,而非絕對的定案,最後也會將徵件內容舉行展覽,預計2023年4月展出。

先前在徵件期間,主辦也規劃了一系列「想像中正紀念堂的100種方式」,包括論壇、講座、工作坊、基地建築文史導覽等活動,而競圖一共收到142件作品報名,甚至有來自海外的作品;經初選後選出學生組、社會組各15組,在2/22~2/23舉行決選評選。

今日舉行「學生組」決選評選會時,來自各地的學生相當有創意、天馬行空,其中有參賽者提出將中正紀念堂開放長者來居住,並將自身故事與人分享;不過有評審擔心,如果是白色恐怖受難者參與,可能引發創傷症候群。但該學生提到,這想法其實是來自國外的軍事空間轉型,很多退役軍人認為自己所做的事很榮耀,而且樂意與後代分享。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進入決選評選會,首日為學生組評選。(圖/翻攝自YouTube直播)

▲▼有學生以「城市綠洲」的概念,提議在中正紀念堂園區打造水池、水中步道。(圖/翻攝自YouTube直播)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進入決選評選會,首日為學生組評選。(圖/翻攝自YouTube直播)

另也有人提出在中正紀念堂廣場,打造一個巨大的圓形水池,而堂體入口則改為水中步道,水除了能為民眾帶來平靜,也會消弭原先建築不易親近的威嚴感。還有人提案保留堂體建築,但將銅像搬出空間,讓銅像位置降至跟民眾「平起平坐」,有走下神壇的意象。

其他還有打造成台北市民的「大型客廳」,像是「城市沙發」的概念,提升台北生活品質之外,也將原先的權力消減弱化,成為更彈性靈活的公共空間,像是將國家圖書館概念延伸,成為大型圖書園區,閱讀的也不限於「書本」,還包括閱讀人,更有沈浸式劇場空間。

此次學生組決選評選會的評審,包括Jolanta Gromadzka、Philip J. Goad、王明蘅、林曼麗、曾成德、 曾旭正、賀陳旦(主席)、黃丞儀。

競圖決審評選會將持續2天,第一天學生組在2/22上午開始至下午5點,第二天2/23為社會組評選,由競圖活動執行長張維修擔任活動主持人、評審團主席賀陳旦率評審團獨立進行評選會議,參賽者的簡報發表與評圖問答過程,將開放民眾報名現場旁聽(約50位民眾),並同步於線上直播,可至「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粉絲團查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