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子學
最近收到一封來自於讀者的信,裡面大略談到了關於他和他女友的狀況,他希望聽聽我的意見:
女友有躁鬱症(雙向情感障礙),一直有在服用藥物,每個月要去診所報到拿藥,有符合邊緣性人格特徵:高敏感、踩到雷會怒、需要被肯定、在意別人的評價。她問醫生說為什麼男友常惹她生氣,我忘了醫生怎麼回答。
躁鬱症的陪伴者有三不原則:不責備、不鼓勵、不反駁。為了不發生衝突,陪伴者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順從患者,在界限模糊之下,我是她的第N任男友,讓我覺得她已經被養成巨嬰模式,達不到她的索求就是用憤怒的方式表達,達到就沒事。請問該怎樣陪伴情緒障礙或人格障礙的伴侶?
看完了這樣的一封信,也讓我感受到了身為精神疾患照顧者的無奈。照顧者往往希望對方能夠好起來,但好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只能陪伴對方走過一段路,而我們的離開,往往也會造成對方再一次的傷害。
我想,從上面這一段文字,我看到了讀者內在的一種渴望。除了渴望能夠給對方足夠好的陪伴,也渴望從對方身上得到回應,若對方能夠透過回應讓自己知道,自己的陪伴是有效幫助對方的,而不是讓對方予取予求,形成不平衡的親密關係。
▲面對伴侶有情緒障礙,該如何相處?(示意圖/免費圖庫Pexels,下同)
親密關係的答案,並非只有合或離
對我而言,親密關係的答案,永遠不是只有走到天長地久,或是分手了就代表著失敗這兩極的答案。每一段的關係都會帶來失落、受傷、難過、憤怒、懊悔、氣餒,但我們也會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包含要不要和某一類的人走下去,或是要如何幫助某一類型的人。
我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在談AA制,但AA制最奇妙的就是,生活上有太多事情是無法AA的。我們沒辦法等量地平分彼此的快樂與痛苦,每個人對於情緒的忍受度也不同,所以我們無法知道,一段關係到底對誰造成更大的耗損。
但我們知道的是,親密關係並非只停在分手的那一刻。因為痛苦與思念,並不是在那一刻就結束了。我們還有可能繼續和對方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聯繫,或是多年以後捎來一份關心。
所以我想,親密關係的答案,並不是只有要不要走下去而已。
如何面對情緒障礙與人格障礙的伴侶?答案並非如此的容易
看到讀者說,想知道如何陪伴這樣的伴侶。我想,我會先跟讀者說聲:「辛苦了」。
你有好多期待,好期待自己能夠做好一個好的陪伴者。有些人可能會要求你離開她,但我知道你選擇了她,一定有自己背後的理由。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找個完美無缺的伴侶在一起,誰要找一個有缺憾的人在一起?正因為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缺憾,所以我們才會和有缺憾的人在一起。
就好像那一些被包裝得完美無缺的偶像明星,不過是透過經紀公司包裝出來罷了,而他們有緋聞、有醜聞的時候,眾人就會開始離他們而去,卻殊不知,這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著沒有醜聞的人。
所以說,要怎麼好好陪伴這樣的人呢?我想,作為陪伴者,也要找到足夠的出口與管道。心理諮商也好、可以傾聽的朋友也好,甚至帶伴侶一起去做伴侶諮商,約定與劃定彼此關係中的界線,都是很值得嘗試的一件事情。
雖然我們無法改變每個人原先帶有的課題、原生家庭、疾病等等,但我們可以在彼此都有缺憾之下,找尋兩個人相處下去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關於另一半與異性之間的距離:每段關係的界線都不太一樣,擬定底線別讓自己受委屈
作為憂鬱症患者的伴侶,我們該如何陪伴對方呢?被理解的感覺是重點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share99.com/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