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研發「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僅2.17克 首次完成小鼠「深腦成像」

▲大陸科學研究團隊研發重量僅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圖/翻攝新華社)

▲大陸科學研究團隊研發重量僅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圖/翻攝新華社,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北京大學程和平、王愛民研究團隊日前於《自然-方法》發表線上研究論文。文章稱,一款重量僅為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能直接透過大腦皮層和胼胝體,首次實現對自由行為小鼠的大腦全皮層和海馬神經元功能成像,為揭示大腦深部結構中的神經機制開啓新的研究範式。

▲大陸科學研究團隊研發重量僅2.17克的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圖/翻攝新華社)

《新華社》報導,研究團隊將經典阿貝聚光鏡結構引入構型設計中,使散射螢光收集效率實現了成倍提升。該顯微鏡可以長時間、不間斷連續觀測神經元功能活動,而不產生明顯的光漂白與光損傷。

北大未來技術學院博士後趙春竹表示,海馬體位於皮層和胼胝體下面,在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的鞏固、空間記憶和情緒編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由於大腦組織,特別是胼胝體,具有對光的高散射光學特性,因此突破成像深度極限是長期以來困擾神經科學家的一個極大挑戰,此前的微型單光子及微型多光子顯微鏡,均無法實現穿透全皮層直接對海馬區進行無損成像。」

對於全球腦科學計劃而言,解析腦連接圖譜和功能動態圖譜是重點研究方向,因此,打造自由運動動物佩戴式顯微成像類研究工具成為各國研究人員尋求突破的當務之急。

這項微型化三光子顯微鏡的研發突破此前成像深度極限,顯微鏡激發光路可以穿透整個小鼠大腦皮層和胼胝體,實現對小鼠海馬CA1亞區的直接觀測記錄,神經元鈣信號最大成像深度可達1.2毫米(公釐),血管成像深度可達1.4毫米(公釐)。

此外,在光毒性方面,全皮層鈣信號成像僅需要幾個毫瓦,海馬鈣信號成像僅需要20至50毫瓦,極大程度低於組織損傷的安全閾值。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研究員張立風指出,利用新研製的微型三光子顯微鏡,團隊還研究小鼠頂葉皮層第六層神經元在抓取糖豆這一感覺運動過程中的編碼機制,「發現大約37%的神經元在抓取動作前就開始活躍,且在抓取時最活躍,大約5.6%的神經元在抓取動作之後開始活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