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現2例猴痘本土病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1)日公布國內確認首兩起猴痘個案。醫師指出,感染猴痘會有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燒、頭痛等,接著出現皮膚病灶,從臉部、手腳,最後遍佈全身,嚴重者疹子數目甚至可高達數千顆。此外,猴痘可藉由人類或動物血液、體液感染,致死率可達10%,須密切注意。
疾管署說明,猴痘為人畜共通疾病,傳染途徑包含接觸到感染者損傷的皮膚、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與呼吸道分泌物,呼籲民眾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和動物。除皮膚病灶、發燒等症狀外,部分患者亦會出現生殖器感染情形,於兒童或免疫低下族群可能導致重症。
皮膚科醫師周宛儀表示,猴痘主要是經由直接接觸感染的人類或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潛伏期約5至21天。感染猴痘後,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燒、畏寒、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
發燒後大約1至2天會開始出現表現一致的皮膚病灶,從紅斑、丘疹、水泡、膿皰的變化,最後形成痂皮後脫落,從臉部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周宛儀示警,「嚴重的患者皮膚疹子數目甚至可高達數千顆,相當驚人。」
板橋亞東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涵威則指出,猴痘「首發疹子的部位」就是口腔。一旦發現口腔內部或周遭有不正常疹子或病灶,合併淋巴結腫大,就要小心是否被感染。目前猴痘並無科學證據有效的治療方式,主要靠人體自身免疫力,以達到自我痊癒,醫療方面則是輔以支持性療法。猴痘致死率目前有限的統計數據顯示為1~10%,與新冠病毒相比並不算低,值得大家密切注意。
署長莊人祥也曾指出,猴痘臨床症狀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嚴重度較輕微,如果打過牛痘疫苗,對猴痘也有保護作用。
不過,台灣自1979年起即停止牛痘接種。疾管署提醒,出國民眾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相關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根據疾管署資料,兩起猴痘個案為北部40多歲與南部20多歲男性,分別居住新竹縣及高雄市,2月下旬出現症狀確診,由於沒有國外旅遊史,被研判為本土病例,感染源還在調查中。
▲▼猴痘注意事項。(圖/疾管署提供)※點圖放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