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城/平反!誰說壯世代開車容易發生車禍?!

2023年03月3日 12:46

▲ 高齡者不僅駕車肇事率低於平均,購車預算還是最高。(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 吳春城/趨勢觀察家

別找麻煩了!長輩開車容易發生車禍?

日本有部妻夫木聰演的小品系列電影《家族真命苦》,其中有一集的主軸是年長的爸爸常常開車出門溜達,回家後車子撞的到處都是傷,因此家人開始苦思如何說服爸爸交出駕照與鑰匙,不要再開車了。

這樣的故事主軸反應出日本近年來人民要求收回高齡駕駛權的聲浪,這樣的議題一樣在台灣出現,交通部公路總局曾於2014年至2016年鼓勵70歲以上長者主動繳回汽機車駕照,不過效果不顯著。而這樣的政策於2020年1月,通過監委提案,糾正行政院,監察院是針對交通部僅以滿75歲的入門銀髮族駕駛人,作為「銀髮族駕駛關懷方案」換照對象,要求行政院督促所屬檢討改進。現在,政府仍要求75歲以上的壯世代定期換照。

這樣從民間的質疑到政府的舉措,似乎都在訴說:為了大家安全,請壯世代不要開車!壯世代的駕駛權利被剝奪了難道交通安全就會更好嗎?甚而有之,在少子化的情況越趨嚴峻,當壯世代不能駕駛也沒有買車意願了,整個車市是否就會逐漸萎縮了呢?

非也!高齡者駕車肇事率低於平均 購車預算還是最高!

▲ 根據警政署統計,隨著年齡越長,肇事率反而逐漸降低。(示意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根據警政署在2021年針對A1、A2(A1 類指造成人員當場或 24 小時內死亡、 A2 類指造成人員受傷或超過 24 小時死亡)事故統計,18~29歲每十萬人高達2,940人,其次是30~39歲每十萬人1,763人,隨著年齡越長,肇事率是逐漸降低,最低的肇事率為70歲以上,每十萬僅1,114人,顯見過去我們認為年紀越大開車越容易車禍的現象,與事實並不相符!畢竟從整體事故率看來,60歲以上的事故數僅占總事故數的19%(而60歲以上持有駕照的比例高達27.4%),換句話說,80%以上的事故數來自於60歲以下!

另一個一手車訊調查白皮書《2020台灣新車品牌暨消費調查》指出,年紀高的車主,購車的預算最高。

繼續誤解? 剝奪壯世代的駕駛需求

對於壯世代的駕駛負面觀感,主要來自於新聞媒體的報導,除了酒駕之外,較會針對高齡者駕車肇事放大檢視,加上民眾普遍認為高齡者的反應力相較年輕人低,開車開得比較慢,因此產生了印象偏誤,而前述警政署的統計則是大大的打臉大家錯誤的印象!

很遺憾,國內的媒體或是政府部門,並未主動扭轉錯誤的印象,導致壯世代駕車被汙名化,進而讓壯世代被外界否定、被家人否定、被自己否定。

壯世代駕駛不是為了通勤 是為了拓展視野跟人際交流!

當民眾不斷被壯世代駕駛的肇事率的錯誤印象影響,並且對壯世代貼上標籤,最終就會造成壯世代放棄駕駛,也放棄購車,從銷售角度來看,買車的人口減少了,預算更高的潛在消費者也減少了,車市萎縮可以預見。

從交通部於2019年做出的《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出,高齡駕駛人使用汽車最主要用途以「休閒」為大宗,佔32.1%;「探視或接送親人、小孩」次之,佔27.8%;「通勤(學)」再次之,佔18.7%。其中「休閒」比率較全體駕駛人高出13.1個百分點。

換言之,假如我們持續用輿論剝奪壯世代駕駛的權利或慾望,將大幅增加壯世代休閒、探視親友的障礙、降低對外接觸的意願,對壯世代來說身心靈都有著明顯負面的影響!

▲ 交通部的一份報告》指出,高齡駕駛人使用汽車最主要用途以「休閒」為大宗。(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97歲開跑車 瑞典用樂見取代成見!

根據外媒《Carscoops》報導,有位名為Lennart Ribring的瑞典人,已經97歲,在他18歲那年拿到駕照,也就是說,他拿到駕照開車至今已經79年的資歷,是個已經退休的商人。Lennart Ribring說:「我的人生已經所剩無幾,所以我想好好把握機會享受駕駛的樂趣,這才真實。」因此他最近換了一輛Ford Mustang V8野馬跑車,事實上在50年前,他就是第一位購買 Ford 野馬跑車的瑞典人。

他兒子Michael Ribring表示,即使已經 97 歲,爸爸的視力跟反應仍然相當良好,而且充滿著自信。 開車79年的 Lennart Ribring也建議年輕駕駛在開車時要保持冷靜,在你開車上路前,要先學好正確的開車觀念,你必須隨時把行車安全放在心上。

這是一個多麼健康的家庭與社會環境!瑞典不是放大壯世代反應力不如年輕人的問題,而是聚焦在擁有近八十年駕駛經驗的正確駕駛觀念!

不只要還給壯世代清白 更要利用科技賦能給壯世代自由自在!

壯世代主張,當車商願意主動翻轉壯世代駕駛容易造成事故的印象時,就會更拉近與壯世代的距離與認同,翻轉的行為除了在媒體經營上導正觀念,更可以在實體通路時,以正向態度鼓勵壯世代持續駕駛(壯世代選擇購車的資訊來源主要來自於實體通路的體驗),甚至可以鼓勵壯世代購買或是選配具有高階主被動安全系統的車輛,透過科技的輔助,讓壯世代反應力不若年輕人的問題得到解決。

在交通工具以外的替代方案發展上,可從壯世代休閒及拜訪親友的需求出發,開發滿足壯世代消費者的移動新服務模式!

▲ 吳春城著,《壯世代之春》,壯世代出版。(圖/壯世代出版提供)

● 本文獲作者授權,摘自《壯世代之春》。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