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行率近3成!台灣婦女產後憂鬱症高 民團籲從5大根本改善

▲▼分娩、生產。(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想「生」好難!台灣婦女產後憂鬱症高,民團籲從5大根本改善。(圖/示意圖/pixabay)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生不如死」差距擴大,產婦待遇改善了嗎?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分析生育現況,舉辦「生育改革政策白皮書」討論會,並提出5項白皮書大綱,分別針對產前、產後與公共支持和修法等層面提出意見,另將於3/8發起「祝您好生」台灣女人生產經驗大調查,預計5月公布調查結果,10月正式發表政策白皮書。

內政部人口統計顯示,2022年出生數為13萬8986人,死亡數為20萬7230人,出生、死亡比例逐年擴大。儘管新生兒人數創下歷史新低,婦女產後憂鬱症盛行率卻介於10~26.8%,遠高於其他國家;然而,相關社會福利政策如有薪產假與其他孕產照護資源仍落後於先進國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動盟指出,台灣孕產照護至今仍以新生兒為主體,但實證醫學已指出,當產婦得到助產師連續性照護,才能帶來最好的母嬰結果。而助產師可以在醫院、生產中心進行接生,但台灣使用率卻遠低於OECD國家,背離先進國家主流,呼籲衛福部能回歸生育主體,建立連貫產前、產中與產後的完整生育政策,照顧所有家庭。

生動盟的白皮書大綱分為5大要點,分別為:重新推動助產師與醫師共照制度;推動包括生產準備與親職教育的生產課程,且至少上滿12小時;減少如頻繁內診、剃毛、剪會陰等非必要性醫療介入;提供公共化產後服務資源;以及以照護公共財的理念,進行友善生育修法。

▲懷孕,孕期,不孕,生產,孕婦,嬤嬤,母親。(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隨著核心家庭普及,產後婦女受到的照顧也變得「私人化」。(圖/示意圖/pixabay)

生動盟發起人兼秘書長陳玫儀表示,隨著核心家庭普及,產後婦女受到的照顧也變得「私人化」,無論月嫂或請月子中心都須自行掏錢,導致台灣產後憂鬱非常嚴重。研究顯示,產後2~6個月是憂鬱症的高峰期,但目前衛福部推行的周產期照護計畫,卻僅納入高風險產婦,忽略一班產婦也有類似問題。

陳玫儀提到,綜觀OECD國家,荷蘭、日本等都提供豐富產後服務資源,如荷蘭產婦在生產完後,人人都可享有8到10天的免費產後服務,包括產後照護人員到家提供哺乳資源、打掃等服務;丹麥更有「新手爸媽飯店」,讓女性可以安心生、安心養。

生動盟主張,政府應積極介入,整合產後支持服務支援,並媒合助產師、公衛護理師、泌乳專家等,提供產後婦女專業支持與照護,而非每次只是發津貼,應從根本解決問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