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賽》建立運動產業系統 而不是幾場比賽成績

2023年03月14日 12:34

● 石明謹/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畢業,退休員警

在台中洲際棒球場舉辦的WBC世界棒球經典賽小組預賽,正式告一段落,台灣棒球代表隊贏下兩場重要的勝利,被國外媒體認為是「A組最大冷門」,然而最終台灣的成績排名,又如最初的預期,成為小組墊底最後一名。

有冷門的賽事 沒有冷門的冠軍

在運動界常有這樣的一句話,「有冷門的賽事,卻沒有冷門的冠軍。」換言之,即便台灣能夠打出一兩場令人驚豔的比賽,整體戰力仍然沒有晉級的實力。

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台灣棒球起飛時不同,當時的棒球國際賽事,可以說是業餘水準,隨著時空環境改變,包括地球村的興起,國際往來頻繁,航空交通與網路訊息的快速傳遞,形成了由美國職棒大聯盟所主導的WBC棒球經典賽。

既然賽事是由大聯盟主導,其思維自然與過去國際棒總會有極大的不同,殘酷的是,經典賽比的是「體系」,而不是單純的一場棒球賽,而且是一場屬於「大聯盟體系」的比賽。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棒球國際賽事,可說是業餘水準,而隨著時空環境改變,形成了由美國職棒大聯盟所主導的WBC棒球經典賽。(圖/翻攝自twitter/@MLBONFOX)

例如用球數的限制,就是一種完全配合大聯盟投手制度的策略,賽程及小組分組,也是由大聯盟主導「全球分區」概念,如果大家有觀看比賽轉播,在國際轉播訊號中,針對各隊選手的背景資料介紹,同樣也集中在大聯盟包括農場在內的比賽經歷,甚至賽前的戰力分析,還用了選手在大聯盟的出賽資歷做為評分標準。

加上對於國籍的認定較為寬鬆,許多歐洲國家本身的棒球實力、硬體設施,都稱不上是傳統棒球強國,陣中卻能吸納許多在美國或中南美洲出生長大的選手。

依大聯盟規畫的均衡實力分布圖

在經典賽這種短期賽事中,實力大幅躍升,再也不是過往在國際賽場上,碰到歐洲球隊感覺就是一顆大補丸,如今各隊已經變成了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延伸,能夠稍微與之抗衡的,只有日本職棒,甚至日本的主要戰力都脫離不了大聯盟的加持。

當然所謂的「體系戰爭」,除了擁有在大聯盟效力的選手,才具有較強競爭力之外,還傳遞了另一個訊息,那就是整個農場機制、產業結構、訓練內容、發展思維,乃至比賽時的調度方式,是不是也能跟上大聯盟的發展,這將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 台灣的投手戰力不足,缺少過去王建民、郭泓志這類型的大物投手,也沒有旅外強投。(圖/翻攝王建民臉書)

台灣這次被淘汰的主因,肇因於投手戰力的不足,尤其是在前面五局無法壓制對手,最後因為失分過多,成為小組最後一名,最直接的原因是目前台灣缺少過去王建民、郭泓志這類型的大物投手,也沒有旅外強投。

這跟國內職棒對於投手強度要求不夠、對於青年投手保護不足的傳統有關,職棒的倚靠洋投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在三級棒球又讓投手過度操練,過了二十歲之後,難有持續的發展。

反觀日本職棒並非沒有人才被大聯盟磁吸的問題,但是日本採取了足夠的保護措施,包括了入札制度的設計,同時也將投手與洋投的戰力做了非常好的劃分,日本職棒依然會是前往美國大聯盟的跳板,卻並沒有因此簡單的被定位成美國大聯盟的農場。

日本既有自己的風格與成長,也不吝於向美國輸出選手,而身為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過去對於國籍、種族保護意識極為強烈的日本,此次甚至也吸收了日裔美籍選手,在爭議聲中走出了開放的第一步。

台灣始終學日本 卻不知日本早已變革

基於歷史的傳承,過去台灣一直師法日本的棒球精神,但是卻沒有意識到日本早就已經脫離過往那一套「精神勝利法」,走入了高度科學化的訓練體系,台灣最喜歡用的以瘋狂跑步訓練體能的方式,在日本早就已經逐漸銷聲匿跡。

取而代之的是綜合性的肌肉訓練,過去像松阪大輔這種不知疲倦的投球機關,也被以運動科學嚴密保護投手的系統取代,佐佐木朗希的成功,正是肇因於自青少年時期,教練就對他採取了科學化管理,定期檢測他的骨骼、肌肉成長,限制他的投球數及訓練量,最後迎來令和怪物的誕生。

 

▲ 「令和怪物」佐佐木朗希的成功,可歸功於自青少年時期,教練就對他採取了科學化管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我們對於台灣選手在球場上的努力當然要給予掌聲,因為能夠站上這樣的舞台,也早就是萬中選一的選手了,然而為何總是與世界的頂尖選手,差了那麼一點點,看似即將碰觸,實則遙不可及,這種一次又一次遺憾的感覺,恰好就是我們與世界的距離。

一個良好的體系,會累積最後勝利的因素,好的場地,影響著選手最終出賽時的狀態,而這裡所說的訓練場地,不單單指在賽前集訓的場地,而是從小就應該在場地平整、草皮優良,各種休息、沐浴設備良好的場地出賽,而不是到了國際賽事才有這樣的待遇。

栽培選手不能揠苗助長

對於選手的保護,不是到了成年之後才開始,從小就應該對於訓練內容、投球方式等等加以限制,在台灣成長過程中,經常因為受傷,導致許多天才小選手結束運動生涯,滿滿的遺珠之憾,能夠存活下來的,反而成為少數,當我們感嘆於在關鍵時刻,投手人選不夠用的時候,其肇因或許是十年前,在台灣不正常的三級體制中,折損的那些未來之星。

戰敗找戰犯,可以揪出無數的原因,然而最終都會發現,不管是臨場調度、球場管理、選手訓練等等,最終都會歸納於台灣從來沒有建立好的運動產業,沒有妥善運用運動科學,沒有對教練的學能有足夠的進修,沒有一個好的系統與目標。

▲ 台灣從來沒有建立好的運動產業,也沒有一個好的系統與目標。(圖/記者李毓康攝)

你說要如何讓台灣的棒球增加競爭力?我會說光想著提升戰績,就是戰績沒有辦法提升的主因,美國人從來不會想要提升國家隊的實力,因為他們有職棒大聯盟,有完整的運動產業、有大量的運動人口、有縝密的運動科學,他們致力於建立一個系統,而不是一兩場比賽的成績。

台灣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或是運動體系的領導人,願意致力於建制一個新的體制,台灣大部分球迷也只是關注短期的賽果,對於產業的支持、對於選手的職涯漠不關心,最後是注定永遠的「雖敗猶榮」。

熱門點閱》

►經典賽》經典女孩驚艷全世界 全場一致Team Taiwan

►經典賽》打擊、守備、後援都有亮點 台灣棒球有在進步

►經典賽》台灣下屆恐從資格賽打 環境不變就只能等奇蹟

►經典賽》餅總延攬中華之光掌舵 世代傳承再造經典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