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經濟景氣詭譎多變,年初世界銀行和聯合國都下調全球經濟成長率,但高盛證券則預測大陸經濟重啟,國內需求將恢復。(圖/路透)
●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2023年的經濟景氣可謂詭譎又多變,年初世界銀行和聯合國分別把全球經濟成長率下調至1.7%和1.9%,成長率幾乎是2022年初預測的攔腰斬。但不旋踵,2月初國際貨幣基金(IMF)卻反向將全球經濟成長率由原先的2.7%,上調至2.9%,主要理由在於通膨降溫及升息趨緩,以及中國大陸解封後景氣反彈,經濟成長預測可望擴至5.2%。與之同時,高盛證券也預測2023年大陸成長率可望由原先的5.5%上修至6.5%,預計大陸經濟重啟,國內需求恢復,將使2023年全球GDP提高1%。
通膨離真正低點仍有距離 中國經濟不容樂觀
前述IMF大幅提升全球經濟成長預估的兩個假設,其一,在於通膨趨緩,貨幣政策將降低緊縮幅度;其二,在於中國重啟經濟後,成長可期。針對第一個假設,我們必須打些折扣,雖然製造業價格,包括工業金屬、油價、糧價,以及航運價格自高點下滑3~4成,但服務業價格,卻維持在高點。通膨雖下滑,但離真正的低點仍有相當距離,故美國聯準會(Fed)再三強調不放棄升息循環,避免社會對通膨鬆懈,同時強調今年不會降息。
▲美國聯準會再三強調不放棄升息循環,避免社會對通膨鬆懈,同時強調今年不會降息。(圖/路透)
至於第二個假設,中國重啟經濟,成長率會調高。理論上解封後,出國、旅遊使服務業出現短暫的報復性反彈是必然的,但製造業是否如此?從貨幣端而言,中國廣義貨幣(M2)增量超過10%,但需求端的社會借貸融資增量還是出現下跌的情況。其次,封城期間的失業、低度就業,對民眾所得會有衝擊,不少人可能會更想儲蓄,而非大筆消費,除非房產信心恢復、就業改善等基本面轉好,否則消費力道全面提升可能受到限制。同時,IMF也估計,中國自2024至2027年的成長率只剩下4%,2027年後的十年內將降至3%以下。故對中國經濟樂觀之餘,也必須對若干太樂觀的期待,打些折扣。
美國經濟前景混沌 未來經濟可能溫和下降
至於在美國方面,經濟前景相當混沌不明,強勁的就業與不俗的消費支出,讓人直覺認為經濟仍在擴張,但另一方面,製造業和房地產卻陷入低迷。有人稱之為「滾動式衰退(rolling recession)」,意味著經濟衰退會緩慢地影響到不同領域,亦有人稱之為「慢衰退(slowcession)」,認為成長率不高,但在0~1%之間盤旋。
個人認為,美國在COVID-19期間,因為不少人死亡或染重病退出勞動市場,致勞動參與率下滑,而出現就業市場缺工的情形。但通膨吃掉工資上漲,加上美國超額儲蓄幾乎用盡的情況下,消費力道會減緩,而美國是依靠民間消費驅動的經濟體,故未來經濟會溫和下降,加上貨幣政策緊縮有時間上的遞延性,對經濟的衝擊會有半年至一年的落差,故成長可能沒有想像中樂觀,應該在0~1%左右震盪。
▲美國未來經濟預計會溫和下降。(圖/路透)
其次,雖然科技、製造、房地產在下修,但科技占美國GDP比重不高,影響不如想像中大,「軟著陸(經濟溫和成長,通膨逐步下降)」的機會仍存在。不過,中國重啟經濟對油價、工業金屬價格將帶來漲升壓力,加上服務業價格仍在上升,因此,通膨欲大幅下滑仍然有些困難。
日本貨幣政策充滿變數 改採緊縮將重創全球經濟
另一個變數在於日本的貨幣政策,去年年底日本貨幣政策有了調整,提高債券殖利率的區間,也隱含著寬鬆貨幣政策漸趨緊縮的態勢。不過,被認為是鷹派的日本銀行(央行)下任總裁植田和男最近卻放「鴿」表示:「基於現況,貨幣寬鬆是無論如何必須繼續。」或許政策模糊、不讓市場猜測到底線也是考量。但日圓向來是全球借貸、套利、槓桿的重要來源,一旦日本改採緊縮貨幣,對全球經濟的成長將帶來不小變數。
▲有望接任日本銀行下任總裁的植田和男表示,基於現況,貨幣寬鬆是無論如何必須繼續。(圖/達志)
美、中經濟不確定性升高 全球經濟將呈U型復甦
整體而言,美國經濟下行時間可能拖長,中國服務業雖然在短期內有報復性反彈,但製造業仍受經濟低迷的制約。在兩大經濟體不確定性升高之際,加上美國貨幣政策受到通膨干擾而寬鬆不易,以及中國的財政政策無力施展(受制於中央、地方債務的攀升、房市泡沫,財政支出無以為繼),全球經濟成長應是U型,而非V型的復甦。
面臨「外冷內溫」 政府須積極擴大內需的溫度
在全球經濟變數升高下,根據主計總處推估,今年台灣輸出實質成長只有0.04%,而出口低迷影響下,民間投資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民間消費將成為維繫景氣的重點,約成長5.24%。面臨「外冷內溫」的窘境,我們認為政府必須有更積極的行動,透過政策的加持、口號的設計,才能擴大內需的溫度,進而維繫整體經濟成長於不墜。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工商時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