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簽字環節 。(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蔡儀潔/北京報導
第17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今(15)日下午舉行,以視訊方式在北京和台北同步舉行,宣布7項共通標準,包括太陽光能光伏領域等。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表示,大陸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最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是台灣電子資訊企業投資發展的福地。
此次論壇公布了7項兩岸共通標準,分別是《電子儲能系統用二次鋰離子單體電池和電池系統安全要求》、《晶體硅光伏電池電致發光測試方法》、《光伏電池量子效率測試系統技術要求》、《透明顯示器件光學性能測試方法》、《工具機(機床)信息模型》、《數控裝備互聯互通一通用技術要求》;一份白皮書《光健康百度書(顯示部份)》;一份案例彙編《工業互聯網的實際應用案例》。
▲潘賢掌致詞。(圖/記者蔡儀潔攝)
潘賢掌指出,兩岸標準論壇走過的歷程取得的成果,充分證明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完全可以商量著辦,也一定能夠辦好;當前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增多,世界經濟可能陷入滯脹,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嚴重衝擊。
潘賢掌接著說,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兩岸產業界應相向而行、攜手並進,持續推動行業標準共通,加強合資合作,才能夠更好的抵御風險,實現互利共贏。
潘賢掌表示,大陸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最為豐富的應用場景是台灣電子資訊企業投資發展的福地;台灣業界不能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把握大陸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新一代資訊技術等,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並能實現更大的發展。
潘賢掌指出,「我們將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讓更多台商台企不僅願意來,而且能融的進,發展的更好。」
▲論壇現場 。(圖/記者蔡儀潔攝)
前經濟部長、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表示,新冠疫情以來,全球經濟疲弱,出口需求不振,再加上通貨膨脹以及俄烏戰爭引起的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混亂,兩岸企業在經營方面遭逢嚴峻的挑戰,但台灣對大陸享有高達1565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充分顯示兩岸經貿的合作緊密程度,並未因疫情而造成重大的影響,兩岸產業鏈的合作依然穩固,實在是難能可貴。
陳瑞隆指出,疫情即將結束,未來兩岸的交流也將繼續蓬勃發展;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機會跟大陸老朋友們再度歡聚一堂,繼續為兩岸產業合作與交流再盡一份心力。
今日論壇由中國通訊標準化協會、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海峽兩岸通信交流協會與台灣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共同主辦。出席人員有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大陸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電標協理事長胡燕、通標協理事長聞庫等;台灣方面有陳瑞隆、電電公會杜紫軍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