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差連「不存在的地址」也能找到!《匠人魂》紀錄送信人精神

▲▼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以中華郵政郵務稽查戴臣佑為主角,紀錄郵差不畏晴雨、使命必達的精神。(圖/文化總會)

▲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以中華郵政郵務稽查戴臣佑為主角,紀錄郵差不畏晴雨、使命必達的精神。(圖/文化總會,下同)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文化總會在今(3/20)郵政日推出最新一集《匠人魂》,以客庄新竹湖口郵局的送信人戴臣佑為主角,紀錄送信工作的辛苦。包括曾經在下班後背地圖到半夜,還常接到「不存在的地址」信件,努力的為寄信人找到;以及不分晴雨、冒著交通潛在風險送信,使命必達。

▲▼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以中華郵政郵務稽查戴臣佑為主角,紀錄郵差不畏晴雨、使命必達的精神。(圖/文化總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綠衣郵差,是每個台灣人的記憶。

自1888年劉銘傳發布「台灣郵政條款」,郵政系統迄今已跨越三世紀,至今仍然肩負資訊傳遞的重責,每位台灣人的日常生活少不了接觸郵政往來。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談的是每個台灣人記憶中,穿梭在大街小巷的綠衣郵差,他們不分晴雨、不怕狗追,負載4、50公斤的郵件,打檔桿一踩便隨著引擎聲遠颺,行向每一個郵件的目的地。

戴臣佑從1984年開始擔任郵差,初期每天下班還花很多時間背地圖,背到半夜。當時工作量也很大,每天有排不完、送不完的信;如今雖然平信減少,但掛號、快捷的量大幅提升,行政上的時間也耗費許多。還有前幾年的口罩、快篩劑,由郵差配送最精準。

▲▼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以中華郵政郵務稽查戴臣佑為主角,紀錄郵差不畏晴雨、使命必達的精神。(圖/文化總會)

▲戴臣佑從事郵務工作30多年。

然而這份工作也承擔極大的天候考驗、交通風險,他曾在寒流時凍到雙手紅腫,但無法戴上防寒手套,因為戴了無法抓信。還有一次送快捷途中車禍,他飛過分隔島,顱內出血、頸椎裂傷、肝臟撕裂傷、肋骨斷三根,醫生說要休息2年,但他只休息5個月又繼續工作,昏迷時還掛念著快捷,大家都說他是怪胎。

▲▼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以中華郵政郵務稽查戴臣佑為主角,紀錄郵差不畏晴雨、使命必達的精神。(圖/文化總會)

▲戴臣佑成為同事口中能「死信活投」的傳奇人物。

另外,台灣的地址因整編重劃,導致許多地址滅失,這種「不存在的地址」信件多不勝數,就像《海角七號》那7封遲到的情書。戴臣佑也曾憑藉自己對當地的了解與人脈,將收件地址不存在的郵件成功送達。

他描述,在去年8月時,湖口郵局收到一封限掛信,信上加註「此乃40年前的地址」。他花了3天探詢街坊、鄰長及同姓居民,終於找到遷居的收件者,成功寄出這封來自花蓮吉安的尋人信件,重新牽起一段在金門的同袍情緣。他也成了同事們口中「死信活投」的傳奇人物。

▲▼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以中華郵政郵務稽查戴臣佑為主角,紀錄郵差不畏晴雨、使命必達的精神。(圖/文化總會)

▲他送信送成了熟面孔,也經常透過送信照顧鄉親。

送信人不只橋接了人與人的交流,也在往復間與地方建立關係,在影片中也能看見,戴臣佑以一口流利的客語,照顧客庄的鄉親。送信送成了熟面孔,鄉親總喊戴臣佑「提批的(the̍h phue—ê)」、「小黑」,隨著信件包裹一件件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收件者分享的蔬果或魚鮮。

▲▼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以中華郵政郵務稽查戴臣佑為主角,紀錄郵差不畏晴雨、使命必達的精神。(圖/文化總會)

▲郵差的工作具有「匠人魂」的精神。

戴臣佑說,「郵差是蠻平等的工作,對於大眾是蠻平等的,不分貴賤、不分種族」,他透過收發單位,將信件送進少年監獄;他努力辨識收件資訊,為移工投遞越洋包裹。30餘年的郵務生涯,不負所託、使命必達,為人們捎來各種信息與念想,也以郵差之姿深深根植於自己生長的家鄉。

文總表示,匠人魂「送信人」感謝文化部、中華郵政、外交部、華南銀行、中華電信等單位的支持與協助,影片即日起可於文化總會的facebook、YouTube頻道觀賞。

▼影/文化總會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送信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