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復甦/彰化「財務人」天津開咖啡廳 精打細算挺過疫情

記者蔡儀潔/天津報導

井噴式發展的咖啡市場在疫情期間「大洗牌」,甚至爆發倒閉潮。不過,38歲的彰化人謝元倫離開10年的財務領域,毅然決然於2021年1月在天津開設咖啡廳,憑藉會計精打細算的風格,平穩走過疫情封控,「方向對了,一直做也就對了。」

來自彰化田尾的謝元倫,在天津C92文創園開設了「尾田咖啡」,儘管園區人流並不多,但他卻累積一批死忠顧客。很難想像在2年多前,他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咖啡小白」,連咖啡機怎麼開機、關機都不知道。

▲▼      天津台青。(圖/記者蔡儀潔攝)

▲謝元倫與員工在整理外送訂單。(圖/記者蔡儀潔攝)

謝元倫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表示,他曾在資誠(PwC)任職,之後在台資企業擔任財務長,與天津會計師太太結婚後,決定在這座城市定居,並能實現自己的「老闆夢」。

作為「財務人」,謝元倫形容自己「很保守」,這股精打細算的風格貫穿他整個創業過程。他說,從最開始選擇咖啡這個行業,就是評估過天津整個市場,發現這個領域相對空白,「小資洋派」的城市亦適合咖啡廳後續發展,「我當時還寫了《財務可行性分析》,半年、5年現金流等都做過計算,所以每一筆錢都花在刀刃上。」

選好方向後,謝元倫嚴格控製成本,3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33萬元)的本金幾乎都用來買設備,而門店選擇盤下花店,因此裝潢幾乎沒花什麼錢,唯一買的就是燈而已,重心放在咖啡品質上,「拚資金、打價格戰我很難殺出一條路,所以要抓住中高端市場。」

謝元倫透露,他曾到台北知名咖啡廳「達文西」學習1個星期的烘豆技術,機器專門從台灣運進來,練習時至少折損了2個麻袋的豆子,「不會心疼,我把它當作折損成本,就像以前在企業工作時一樣,制定目標、執行、不斷修正。」

▲▼      天津台青。(圖/記者蔡儀潔攝)

▲謝元倫從零開始,在台北學習咖啡製作後赴天津開店。(圖/記者蔡儀潔攝)

不過,「財務人」一板一眼的性格是謝元倫最初需要克服的障礙,「以前不需要社交,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但經營咖啡廳要轉變稱商業思維,跟各種客人交流時不能較勁,這對一開始的我來說蠻困難的。」

「尾田咖啡」在2021年疫情年間正式營運,後來在2022年也曾因封控停業1周。但謝元倫表示,老實說,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衝擊,還能實現「小盈利」,一方面是因為未選擇熱門商區,客流量波動不大,主要以咖啡品質吸引附近的上班族等;另一方面是嚴格的財務計畫控製成本。

大陸今年1月8日起將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正式走出「清零」封控。謝元倫表示,今年春節後,客流量上升了20%,從來往的熟客中,亦感受到大環境的消費經濟在復甦,現在每月營業額能有約5萬元,「台灣年輕人只要能抓住差異化,瞭解當地人的想法,就能在不同地方抓住商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