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友宜尚未取得優勢,須快速提升高度,擴大格局,組織強大團隊,並且獲得黨組織有力的支援。(圖/記者林敬旻攝)
● 陳國祥/曾任《中國時報》總編輯、《中時晚報》社長
侯友宜獲國民黨徵召參選總統幾乎已成定局,他的民意支持度最近轉弱,但仍有民調顯示他有一搏實力,只是總統路上障礙不少,必須發揮超人的才智一一排除,並且獲得非綠陣營齊心協力支持,否則下架民進黨的難度很大。
目前橫梗眼前的可能性障礙至少有十二道:
1、徵召不順暢:徵召須以民調結果為依據,並且需與相關人士協調,獲得大體共識,才能順暢完成。過程中侯友宜必須保持被動立場,而且必須排除干擾力量,不容黨內有心人士刻意散播不利於他的攻訐言論,甚至製造假民調混淆視聽,否則徵召他的公信力與號召力將受傷害。
2、藍營不齊心:藍營雖然尚無更佳替代人選,但質疑其忠誠性與戰鬥力者所在多有,尤其是一些深藍人士對他接受度很低,他們擁有很強的話語權,過程中產生的破壞力將很可觀,侯友宜形象勢必受到傷害。
3、非綠不整合:目前的資源占有比重朝大野小,非綠陣營即使團結一致也居下風,何況郭台銘仍未打退堂鼓,柯文哲猛戾擂戰鼓,他們只要有一人上陣,非綠陣營無法完成整合,就將導致選票分化,綠營勝選將有厚望。
▲ 若郭台銘或柯文哲上陣,非綠陣營無法完成整合,綠營勝選將有厚望。(合成圖/ETtoday資料照)
4、中央不協調:侯跟國民黨的關係若即若離,跟黨中央也有距離,未來的輔選團隊如何與黨中央緊密配合,一體運行,發揮整合性戰力,確實不容易。無論文宣、組織、立委提名以至於黨的所作所為,競選總部與黨部都需高度協同一致,否則必然各行其是而削弱戰力。
5、轉型不成功:侯過去的歷練範圍主要在於警政與地方首長,有其局限性,在國人心目中的正面形象為可信賴的好人與可成事的能人,距離優質的國家領導人仍有一段差距,相對於賴清德,除了地方首長之外,曾為立法委員、行政院長、副總統、執政黨主席,他的歷練差距不算小。
6、政見不圓熟:侯過去的主政範圍鮮少涉及全國性事務,對國家重大政策也鮮少論及,民眾對其外交、兩岸、財經、能源、社福、文教等重大事務的政策與主張所知有限,信心不足,如何對各方面國政問題建構系統性政策主張,並且廣泛獲取民眾認同,並且確信他對國家大政方針確實瞭如指掌,也是當務之急。
7、副手不加分:侯要贏得民眾對其國政主導力的信心猶有不足,故需副總統候選人補強,如能得台大前校長管中閔這種優質的知識藍輔佐,則可如虎添翼;盧秀燕是強棒,但有「落跑雙人組」的疑慮;柯志恩知識性與本土性兼備,也是不錯副手人選。若能找到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俊彥,則可補足弱點,強化民眾信心。
▲ 柯志恩知識性與本土性兼備,是不錯的副手人選之一。(圖/翻攝柯志恩臉書)
8、美國不祝福:美國是台灣安全的最重要協力者,是否獲得美國祝福是民眾評判總統候選人是否適任的重要評判標準。民進黨親美抗中路線走到底,從蔡英文換到賴清德都問題不大,國民黨和侯友宜就比不上了,在美國的信賴度與支持度上即使不能迎頭趕上,至少要讓民眾對於美國是否祝福沒有疑慮。
9、青年不認同:國民黨的老邁形象不獲青年喜愛,民進黨幾乎囊括多數年輕選票,柯文哲也有眾多青年粉絲。侯友宜的條件與作風比較傳統,對年輕人吸引力有限,必須重塑形象,讓形象年輕化。
10、中間不買帳:國民黨的基本盤已不如民進黨大,對侯友宜的支持熱情也不如民進黨支持者,所以必須在中間立場選民群體中尋求更多支持。如果中間選民對他冷漠無感,或者搶不過賴清德、柯文哲,則很難靠基本盤獲勝。
11、藍營不力挺:侯友宜不算國民黨正統政治人物,在一些深藍人士眼中甚至有「藍皮綠骨」疑慮,至今知識藍、鐵桿藍對他猶未衷心支持,如果不能激發他們的熱情,拉高他們的感染力與投票率,則難以墊高支持數。
▲ 民進黨執政近七年評價不一,可否喚起多數民眾換黨做做看的心理,是侯友宜須挑戰的課題。(圖/記者林悅翻攝)
12、換黨不期待:民進黨執政近七年評價不一,但兩岸關係惡化到如此兵凶戰危邊緣程度,則難辭其咎,而民眾對戰爭的恐懼確已升高,以及對民進黨抗中路線究竟將招引戰爭還是捍衛台灣安全,也出現了普遍疑慮。這樣的安全疑懼及對民進黨執政績效的負面評價,是否已經大到期待換黨執政的程度,則不太確定。如果不能喚起多數民眾換黨做做看的心理,則不易取而代之,侯友宜的挑戰隨而將功敗垂成。
民進黨雖然在地方公職選舉中慘敗,但中央層次的選舉仍有優勢,又有一個準備已久的候選人站上投手丘,他的形象與實力均十分可觀。就目前態勢而言,侯友宜顯然尚未取得優勢,所面對的障礙也比較多且難。他必須快速提升高度,擴大格局,組織強大團隊,並且獲得黨組織有力的支援,才有可能厚植實力與戰力,獲取強大動能,從而達成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