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疫苗,資料照。(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疫苗受害救濟審議結果,有9人因接種新冠疫苗後不適獲得救濟金,本次最高額是台中市40多歲男性,因打完AZ疫苗之後出現嚴重頭痛、噁心等症狀,就醫發現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與疫苗相關,獲救濟金150萬元。
根據疾管署公布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第198次會議紀錄,會議於3月9日召開,總計審查125案,最後有9案核予救濟金,都是接種新冠疫苗,其中有4人接種AZ,獲救濟金6千至150萬,有3人接種BNT,獲救濟金5千至40萬,1人接種莫德納核予救濟金1萬,1人接種高端核予救濟金2萬。
本次審查中獲最高額救濟金是一名40多歲男性,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個案接種疫苗後 10 日因嚴重頭痛與噁心等 情形就醫,其相關檢查結果與臨床表現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研判與接種 COVID-19 疫苗(AZ)相關, 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新臺 幣 150 萬元。
其次是一名50多歲男性,接種BNT疫苗後9日因雙下肢麻痛等情形就醫,影像學檢查顯示多處脊髓病變。依據症狀發生時 間及臨床表現研判,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BNT)之關聯性,核予救濟金新臺幣40萬元。
本次審議獲救濟金還有2名比較年輕個案,都是20多歲女性,1人住於台中,接種莫德納疫苗後 3 日因胸痛、呼吸急促等情形就醫,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無異常,經診斷為心肌炎。依其檢驗結果及臨床表現研判,其症狀無法確定與 接種 COVID-19 疫苗(Moderna)之關聯性,核予救濟金新臺幣 1萬元。
另1人住台南,接種BNT後2日出 現皮膚發紅發癢,接種後 9 日就醫,經診斷為蕁麻疹。 蕁麻疹發作之原因包含藥物、食物、環境及心理情緒等, 惟其症狀時序上仍無法確定與接種 COVID-19 疫苗 (BNT)之關聯性,核予救濟金新臺幣 5,000 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