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猴痘個案,男子的大腿冒出數顆水疱,資料照。(圖/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國內猴痘病例連環爆,疾病管制署昨(1)日專家會議同意放寬猴痘個案隔離標準,若有醫療照護需求才住院隔離,無醫療需求者且家中條件合適,原則上可返家自我照護,實際實施還需等配套研擬。皮膚科醫學會則提醒,因猴痘皮膚病灶結痂掉落之前有傳播風險,若在家照護建議避免和同住家人接觸,特別是如果是近距離2公尺內接觸超過3小時,有高度傳染風險。
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21例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以性接觸感染為主。其中本土猴痘個案已經有14例,分布為北中南8縣市有個案。
然而目前猴痘個案需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可解除住院隔離,國內最長隔離時間達37天,傳出有個案因此關到快崩潰,疾管署昨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處置措施。
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專家會議結論指出,考量近期研究顯示,猴痘傳播相對侷限於親密接觸為主,一般生活接觸風險降低,參考其他國家居家照護建議,專家建議可放寬隔離措施,包含:疑似個案採檢完可以回家等候通知,不用立刻在醫院隔離;有醫療照護需要才需「住院隔離」,已無住院需要,家中條件合適,原則上可以返家自我照護,自我健康管理到結痂脫落為止。
因為猴痘病患8成會有皮膚症狀,皮膚科醫學會昨日也針對猴痘召開研討會。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受訪表示,會議主要針對猴痘全球疫情狀況以及如何診斷、處置進行討論。
黃毓惠指出,目前瞭解現在流行猴痘和過去不太一樣,傳統非洲流行猴痘主要發生在小朋友,皮膚症狀容易出現在身上、手掌,但是現在猴痘都是成年族群,且以性接觸為主,所以病灶也會出現在性器官。
▲猴痘個案病灶。(圖/路透)
針對隔離放寬,黃毓惠指出,確實可以不用一定在醫院隔離,但是猴痘的整個傳染期,在患者身上還有水泡、膿皰時都是傳染期,到結痂期都還是有傳染風險,除接觸之外,也可能透過飛沫等傳播,像是如果在2公尺的距離接觸超過3小時就有高度風險,患者居家照護時一定要避免和同住家人肢體接觸,最好真的和家人完全隔離,至於詳細居家隔離標準仍待疾管署公布。
黃毓惠說,猴痘病患如果出現發燒,應該會看感染科,但如果僅有皮膚病灶,可能會到皮膚科就診,會議中大家也討論相關症狀,大部分猴痘個案水泡會有約1公分大小,比傳統水痘大很多,水泡中間會有凹陷,皮膚科醫師可以從病灶分布、大小、特徵去區分。
有些人擔心猴痘水泡傷口留疤,黃毓惠提醒,需注意水泡本身不要弄破,弄破可能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過去非洲流行案例,比較嚴重者確實會留下凹疤,提醒患者照顧傷口要注意,不要去抓傷口、不要讓傷口破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