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壽險公司同樣也面臨嚴峻的升息環境,但卻沒有發生和台灣一樣的淨值危機。台美雙方最大的不同,在於會計上,處理利率產品的記帳方式非常不同。(圖/達志/示意圖)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前中研院研究員
※本文接續上篇〈林忠正/矽谷銀行倒閉對台灣保險監理的啓示(一)〉
面對升息的衝擊 美國壽險公司卻穩如泰山
相比之下,從2022年以來美國的壽險公司也面臨和台灣壽險公司一樣的升息環境,甚至升值幅度還是更為激烈,為什麼美國壽險業卻沒有發生和台灣一樣的淨值危機呢?
美國壽險業的監理和經營方式絕對值得我們金管會和保險業用心分析和學習。美國保險業比台灣強,也比台灣穩健。其實,原因很多,而且大都是監理文化和制度性因素所致。除了個別壽險公司經營良劣之外,其中造成台灣壽險業帳面淨值大幅起落的最相關因素,就是美台雙方在會計上,處理利率產品的記帳方式非常不同;美國保守的會計處理方式,會使淨值受到利率影響的幅度相對的小了許多!
美國保險業會計制度首重保戶的權益
美國壽險公司的會計準則是採取一套完全不同於我們制度的法定會計準則(SAP)。這套會計準則比美國一般企業使用的通用會計準則GAAP,更為保守許多。美國及其各州採用SAP的目的,不外是確保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而非有利於保險公司市值的持續成長。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及每州的監理機構都要求每一家保險公司在設立時,就必須提供資本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而且又強制保險公司必須參加再保險(re-insurance)的義務,再利用保險公司所繳的保費在每一個州建立一個擔保基金,以確保所有保戶的權益。
▲ 美國的信用評估機構會對保險公司的財務實力和理賠能力進行長期的持續評估和評分。(圖/路透社)
此外,除了美國最大的3家信用評估機構,Stand & Poor(標準普爾)、Moody's(穆迪)和Fitch(惠譽),還有其他一些獨立的評等機構都會對保險公司的財務實力和理賠能力進行長期的持續評估和評分,皆可以隨時提供給消費者購買保險的參考。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健全壽險業需受多方面的公私監督
美國各州保險監理人組成的全國協會(NAIC)更要求保險公司須將保費總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撥到保險準備金的帳下、或稱「損失準備金」及「索賠準備金」,用於應付未來可能需要支付的任何賠償。
這套多層面監督及監理的制度造成美國有保險公司的一、二百年以來,完全不像銀行三不五時會發生倒閉事件,甚少發生保險公司倒閉的事件。若是有心比較一下美國對保險業的監理制度,就知道我們的金管會多麽用心保護保險公司的利益,而不是保戶真正的權益!
為了充分保護保戶的權益,保險公司理賠的能力當然就是最重要的監理標準,金管會不應該因實施 IFRS 9,為解決壽險業的「淨值危機」,就完全放縱壽險公司將購入的金融資產,尤其是佔最大宗的債券,在「持至到期日」或「備供出售」兩類金融資產之間可以自由選擇。此外,壽險公司如果私自改變債券歸類的處罰,股東權益(淨值)的變化少者數十億,多者可達到數千億之巨,但是也只會被金管會課處少少的數十萬到百多萬的罰款而已,也不會有任何刑責,更不必恢復原先的會計報表!這種就是典型官民合作,財團花點小錢合法大改財報的五鬼搬運法──「罰小錢,卻能將違法事實合法化而大發其財」!
▲ 金管會不應為解決壽險業的「淨值危機」,就完全放縱壽險公司自行改變債券做帳的分類方法。(圖/記者屠惠剛攝)
金管會的鋸箭法 治標而不治本
金管會面對淨值已出現巨額負數的南山人壽公司、以及淨值低於法定要求的數家壽險公司,若因大局所致而未能依據法規與慣例給予接管或增資之處置,至少也得藉此機會斷絕壽險業一向報喜不報憂、有利炒作股價、圖利大股東領取巨額股利等會計處理方式。然而,金管會卻僅僅以南山公司未經公告及申報,逕將「金融資產重分類後,對股東權益及淨值比影響程度重大」為由,對南山公司處罰區區的120萬元而已,其他公司罰得更少。
這種處理方法就等於是變相放水,同意南山公司逕自將「備供出售」的巨額債券資產(大多為美元計價的債券),改為「持至到期日」的價格算其資產價值,隱瞞了「未實現」的巨額虧損,讓淨值由負轉為正的三千多億,2022年度財報的盈虧來回至少差了四、五千多億元之多。違法但罰款後,卻不必改回去原來的難看透頂的財報!在這種監理制度下,壽險公司的財報如何能得到大眾信任呢?如何能做壽險公司經營良劣的比較?保戶和投資大眾又如何能選擇優良的保險公司呢?
▲ 南山人壽的淨值已出現巨額負數。(圖/記者湯興漢攝)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