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矽谷銀行倒閉對台灣保險監理的啓示(三)

2023年04月12日 11:33

▲ 壽險公司應隨時注意利率風險,並做到資產風險的多元分散。(示意圖/業者提供)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前中研院研究員

※本文接續上篇〈林忠正/矽谷銀行倒閉對台灣保險監理的啓示(二)

縱容壽險公司變更會計制度 後患無窮

壽險公司得自由調整債券或利率的金融商品的資產歸類的惡例一開,日後若利率開始下降時,債券價格不斷上漲,壽險公司也可援此一例子,將原來已經列為「持至到期日」的債券,故意違法出售或改列成「備供出售」,帳面就會不斷出現數以百億、千億的「未實現利益」;資產和淨值當然都會上漲,股利和股價自然也會跟著漲價,而壽險如此操弄財報和股價的代價,最多也不過百萬元的罰款而已,更不會因為這種炒作股價的「高級方法」而去坐牢。目前這種面對大財團就放水的監理文化,業者怎可能會誠心遵守監理規範的精神,切實地保障保戶的權益呢?

保險業和金管會為什麼敢公然放水呢?這是因為保險公司相對於銀行,比較不會發生「擠兌」的現象(在此意指同時出現大量的保戶的解約事件),理由是保戶若不滿而提前解除保險契約,通常損失不貲。除非保險公司經營不善,而且真的有不少保戶拿不到合理的保險給付,才可能激出大量的保戶同時走到解約的地步。保險公司完全不像銀行只要有淨值大跌的消息出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足以引發擠兌的人潮而倒閉。

▲ 保險公司相對於銀行,比較不會發生「擠兌」現象。(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監理保險業走歪路 難保未來不出事

目前台灣壽險業的總保費收入仍大於保險的給付總額。即使淨值不足,在一般的狀況下,短期內應該還不至於會發生壽險公司付不出保險金等流動性問題。何況,現在通膨的壓力已漸減輕,美國利率再上升的空間應該也不大了,除非烏俄戰爭突然擴大至其他週邊國家、或上升到戰術核武的階段、或發生大規模的天災,才可能會使通膨突然再度惡化,導致利率大幅升高的狀況,否則台灣的壽險業應該是已經渡過了淨值嚴重不足的危機時期了!

筆者建議壽險業之會計準則應儘量採取保守的立場,以充分保障保戶之權益,例如:

(一)壽險業購買之債券原則上應改以「持至到期日」為主;「備供出售」為輔,以降低風險,但其組合之比例得依經營之優劣,分級設置不同的上限。

這樣才能促使壽險業採取保守性的會計及財務政策。壽險公司本應專注於壽險商品的開發及業務的經營,而不該變成專重投資的大型「風險投資公司」。未來才不至於因為升息又再次帶來淨值大幅下降,甚至倒閉的危機。

(二)在利率下降時,為避免壽險業者違法或違規處分長期債券投資來實現短期獲利,提高股東之股利分配,以致影響壽險商品對保戶之長期承諾,所以必須規範處分未到期債券之利得,應提列到「利率商品交易損失準備金」,但可依經營規模設置不同之提撥上限,才能有能力沖銷利率上升時,出售債券之巨額損失。

壽險公司應隨時注意利率風險,並做到資產風險的多元分散,而不該刻意去追求公司短期的獲利。壽險公司才可能達到穩健經營的目的。也唯有如此,廣大保戶的權益方能得到切實的保障。

▲ 壽險公司應隨時注意利率風險,並做到資產風險的多元分散。(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金融監理工作必須具有服務社會大眾的健康心態

我們希望金管會的首長及主管不要老想著跟隨前輩的老路:一退休就被迎接到私人金融機構做大神,下半輩子都領著高薪,過著享受人生的好日子。因為監理官員權力很大,一旦有了這種期待,監理作為就常淪於的智慧型放水以及累積「人情」的公關工作,保監理工作就注定常常是為徳不卒的假動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