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森投影圖。(圖/翻攝北京青年報)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航天(航太,下同)局及中科院在「2023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啓動儀式上,聯合公布踏路首次火星探測下繪製的火星全球影像圖。這次公開的影像圖為彩色,包括按照製圖標準分別製作的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羅賓森投影圖和麥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等,空間分辨率為76米(公尺),將為開展火星探測工程和科學研究提供質量更好的基礎底圖。
▲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圖/翻攝北京青年報)
《科技日報》報導,天問一號任務環繞器中分辨率相機,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歷時8個月,實施284軌次遙感成像,對火星表面實現了全球覆蓋。地面應用系統對獲取的14757幅影像數據進行處理後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
▲用大陸歷史文化名村鎮命名的火星地貌實體。(圖/翻攝北京青年報)
此外,大陸科研團隊還藉由火星高分影像,識別著陸點附近的大量地理實體,按國際天文聯合會相關規則,將其中的22個地理實體,用包括「周莊,漠河」等大陸人口數小於10萬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加以命名,具有大陸特色的標誌就此永留火星上。
▲麥卡托投影及方位投影圖。(圖/翻攝北京青年報)
天問一號探測器於2021年2月10日成功進入環繞火星軌道,並於3個月後軟著陸於火星地表上,同年5月22日,祝融號火星探測車正式開始火星地表探測。天問一號環繞器則是在2021年11月8日成功實施第五次近火制動,開始火星全球遙感探測。
天問一號任務首次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大目標一次完成,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的科學探測,實現大陸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