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3500年前的「青釉瓷樽」 商墓葬出土將「燒製瓷器」時間提早千年

▲大陸考古界發現的「原始瓷器」青釉瓷樽。(圖/翻攝央視)

▲大陸考古界發現的「原始瓷器」青釉瓷樽。(圖/翻攝央視,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考古人員在1965年從河南鄭州發現一座距今約3500年的商朝早期墓葬,其中,有一件文物讓考古學家眼睛一亮。這是一件與「陶器」有著本質上差異的「青釉瓷樽」,這項發現也讓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燒製瓷器」時間,提前了1000多年。

▲大陸考古界發現的「原始瓷器」青釉瓷樽。(圖/翻攝央視)

《央視》報導,以青釉瓷尊為代表的「原始瓷器」起源於商代,是陶器與瓷器的「過渡品」,歷經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燒製技術不斷迭代升級。

考古人員發現的這個「青釉瓷樽」有著大敞口、斜腹及平底的造型,器物口沿內側有輪製留下的旋紋,表面及內部釉面光亮勻稱,樽內外和口沿部有深綠色淚痕狀釉。經科學檢測顯示,這件文物完全符合瓷器的特徵,它以高嶺土為胎、表面施釉,還經過1200℃以上的高溫燒製,胎釉結合牢固,吸水率低,用器物敲擊可發出清脆的金屬聲,與陶器產生本質的區別。

不過,這種早期的「瓷器」與東漢晚期的成熟品相比,仍存在不少瑕疵。受工藝技術限制,原料的處理和胎體較為粗糙,沒有經過更加精細的過濾、淘洗、捏練、陳腐等工藝過程,存在胎體中雜質也較多,表面上的釉色並不穩定。

▲大陸考古界發現的「原始瓷器」青釉瓷樽。(圖/翻攝央視)

由於先天條件限制,這類「原始瓷器」成品率極低,能流傳下來的文物更是極為罕見,流傳於世的更是非常罕見,不過,這個「青釉瓷樽」卻能體現商朝瓷器生產的最高工藝水準,相較於外界所知的「國寶級」青銅器更加的珍貴。

這個「青釉瓷樽」為商朝早期酒器,高27公分,樽口直徑27公分,肩徑28公分,出土於1965年鄭州銘功路第十四中學內的商代古墓,現藏鄭州博物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