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休三日」近日在台備受討論,而冰島、英國實施類似制度後取得正面成效。(示意圖/視覺中國CFP)
記者張寧倢/編譯
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要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周休三日」的國家,引發熱議。據歐洲新聞台(Euronews)2月底報導,新冠疫情爆發後,員工減少工作天數但工作量不變,藉此提高生產力的工作制度重新受到關注,而全球哪些國家已經開始實施或試驗周休三日制,情況又是如何?以下為您統整。
比利時
比利時勞工去年2月爭取到在不損及薪資的情況下,一周工作日從5天減至4天,這項於11月21日生效的法案允許員工決定每周工作4或5天,但整體工作量不會減少,只是將工時壓縮至更少天數。總理德克歐(Alexander De Croo)表示,政府目標是讓個人與公司在安排工時方面擁有更多自由,新制有利於讓僵化的勞動市場變得更靈活,人民更容易兼顧家庭與工作。
歐盟2021年第三季數據顯示,比利時20歲至64歲族群中,每百人約僅71人有工作,低於歐元區平均值73,也遠比德國等鄰國低了整整10個百分點。比利時7黨聯合執政的政府期望到2030年前將就業率提升至80%的目標。不過,以輪班制勞工而言,則無法選擇這項新制。
▲輪班制的勞工基本上可能無法自主選擇減少工時。(示意圖/CFP)
英國
英國大約61家公司與3300名員工報名參加劍橋大學、牛津大學與倡議組織等合作的實驗計畫,自去年6月6起試行半年「周休三日」,結果約有92%的參與企業在實驗期結束後,決定繼續維持此制度,並稱讚這項試點計畫是個「重大突破」。英國構成國蘇格蘭自2023年起加入實驗,威爾斯議會也建請政府考慮參與試點。
西班牙
西班牙左翼小黨Más País去年宣布,政府已經同意他們的要求,啟動小規模試點計畫,並於12月開始針對部分中小企業,實施每周縮減「至少半天」工時,但不減薪,檢驗是否能提高生產率。西班牙工業部提供1000萬歐元(約新台幣3.3億元)的補助,用以資助參與試驗的企業提供正職員工培訓,並規劃出提高生產效率的工作模式。
冰島
冰島在2015年至2019年間進行了全球最大試點計畫,將每周工時從傳統的40小時,減少為35到36小時,當時大約2500人參與。英國智庫Autonomy與冰島非營利組織ALDA分析結果認為,實驗取得了成功,冰島工會也透過談判縮短了工時。此後,冰島發生重大變化,近9成工作人口都獲得工時減免或其他相應調整。研究人員發現,員工壓力與倦怠減輕,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也獲得改善。
瑞典
瑞典2015年試行將工時縮短為6小時,取代原先的8小時工作制,結果反應好壞參半,連左翼政黨也認為大規模實施的成本太高。不過,仍有部分計畫看到積極結果,例如一所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門將80名醫護人員的每日工時縮短為6小時,並聘請新員工彌補人力損失,醫護人員給出正面反饋。
▲德國是歐洲工時最短的國家之一,比起一般的每周40小時工時,德國人平均只需工作34.2小時。(示意圖/CFP)
德國
德國是歐洲平均每周工時最短的國家之一,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數據,德國勞工每周平均工作34.2小時,然而工會仍要求進一步減少工時。該國最大工會組織德國金屬工業工會(IG Metall)呼籲縮短每周工作時間,並宣稱這有助於保住工作崗位,避免裁員。
據德國市場研究與民調公司Forsa Institute調查,有71%在德工作者希望周休三日。有75%的人認為每周工作四天對員工而言是有吸引力的;59%的人認為對雇主而言也是可實現的制度;在雇主之中則有將近半數(46%)認為可行。不過,德國政府是否會付諸討論或實施,尚且待觀察,目前主要是規模較小的新創企業正在嘗試減少工時。
日本
日本政府2021年宣布一項全國範圍的彈性調整工時計畫,部分大型企業或也開始引入周休三日的制度,包含松下電器(Panasonic)在去年10月就宣布讓員工選擇性的周休三日。此外,日本微軟(Microsoft)也在2019年短暫嘗試過這種模式。報導稱,這可能對日本而言有多種好處,其中包含改善過勞帶來的疾病或死亡問題。
紐西蘭
跨國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目前正在紐西蘭推行為期一年的周休三日試驗,參與員工有81人。聯合利華紐西蘭公司常務董事班茲(Nick Bangs),「我們的目標是以產能衡量績效,而不是工時。我們認為過去的工作方式已經過時,不再合乎目標。」據報導,若實驗成功,將再推廣至其他國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