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熱烈討論「周休三日」,國外已有許多實驗。(示意圖/CFP,下同。)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英國「周休三日」大規模實驗結果出爐,大部分雇主表示員工生產力不降反升,但部分企業卻發現窒礙難行,甚至導致員工在上班日的負擔更大。紐卡斯爾大學商學院(Newcastle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學者馬克斯(Abigail Marks)認為,對於有能力縮短工時的公司而言,「每天工作6小時,可能比每周工作4天更有效。」
BBC報導,非營利組織4 Day Week Global在英國舉辦「周休三日」實驗,計畫從2022年6月開始,一共為期6個月,參與者包括市場行銷公司、金融企業、教育機構甚至炸魚薯條店,成效結果於今年2月出爐,且整體結果相當樂觀。
在近3000名員工中,71%表示倦怠感降低,身體健康與福祉提升。大多數雇主也發現,雖然每周工時縮短,生產力卻增加了,員工能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追求個人愛好,並且更好地照顧自己。高達92%雇主願意在計畫結束後繼續嘗試「周休三日」,更有30%確定以後都會這麼做。
不過,儘管整體結果樂觀,「周休三日」並不適合所有企業或部門。舉例來說,需與客戶溝通的部門可能需要聘用更多員工,對於需要輪班維持營業時間,以及無法遠距上班、必須在現場工作的行業而言,反而會讓工作日負擔更大,甚至需要加班。
對此,也有一些企業提出更彈性的解決方案。北安普頓的創意公司Amplitude實施新政策,員工一周工時減至35小時,並可自由分配在每周的4或5天裡上班。負責人伯恩斯盧索(Jo Burns-Russell)說,「在實驗過後,大家都想用不同方式執行更短的工作周。與其規定休假一天,讓人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會更好。」
馬克斯(Abigail Marks)也相信,比起固定的4天工作制,這種彈性與縮短工時的模式,能為員工帶來最大益處,因為如果沒有解決加班與工作量太大的問題,「一個大規模的4天工作日,可能加劇原本就已經很繁重的工作量。」
她也指出,儘管並非所有公司都能立即執行「周休三日」,但整體實驗結果是成功的,也表明更多雇主承認傳統的朝九晚五行不通了,「這是後疫情職場的另一項試驗,顯示出人們意識到長工時文化既不健康也不持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