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這所大學」學生沒畢業就被業界搶光!每周2廠商上門要人才

▲▼大學生、學生、大陸大學生             。(圖/CFP)

▲中央大學太空所的碩士畢業生,幾乎在畢業前就被相關廠商「預訂一空」。(示意圖/CFP)

文/劉煥彥/今周刊

全台半導體產業大喊人力及人才不足,有意投身半導體的人才,求職門檻不若過去高聳,但奇妙的是,如今新生代的理工科系大學生,不見得都把半導體業視為未來求職首選。

同樣奇妙的是,身為國內太空教育先鋒的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含研究所),數十年來都是冷灶,每年學生招不滿是常態,近幾年卻吸引愈來愈多各大學半導體主力科系(電機、電子、物理、化學、資工等)的大學畢業生報考,佔比甚至過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令人意外的是,過去兩年來,中大太空所的碩士畢業生,幾乎在畢業前就被相關廠商「預訂一空」,大約每個星期就有兩家企業上門找太空系要人才。

為何在半導體工作機會遍地開花之下,有相關系所大學生寧願投入太空所及太空產業,廠商更是大搶人?

政策支持+低軌衛星趨勢 太空人才需求水漲船高

若從人才需求來看有兩股動力,第一是政府政策支持發展太空產業、2023年把國家太空中心(TASA)改組為行政法人、每年預算翻倍,人才需求自然水漲船高。

第二,低軌衛星通信(LEO)成為國際趨勢,國內科技大廠不能自外,甚至已看到商機,因此也開始儲備人才。

國家太空中心1月初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英文名稱也從NSPO改為TASA,取發音接近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之便。

根據當時太空中心說明,「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已就緒,今年整裝待發;此外還有福衛八號、合成孔徑雷達衛星、B5G低軌通訊衛星計畫進行中」。

​「未來,還要進一步完備國家發射場域,並啟動小型衛星載具計畫。」

為了因應如此繁多的計畫,太空中心今年大規模徵才,預計招募近百人,且希望未來三年招募300人。

電子五哥鎖定低軌衛星 鴻海進度最超前

同樣的,國內科技業看到了LEO帶來的全新發展及商機,其中在電子五哥中以鴻海的進度最超前,也有其他的電子五哥評估進入這個領域。

鴻海研究院已經與中央大學太空系合作開發一顆低軌通信衛星(立方衛星),預計今年發射升空。

鴻海在2022年鴻海科技日曾展出這顆立方衛星的模型,董事長劉揚偉在本月法說會也提到,低軌衛星將完成最終測試階段,預計今年第四季發射升空。鴻海將推動低軌衛星星系產業化,打造下一代高度韌性網路基礎架構。

電子五哥、新創公司、太空中心供應商 全都找上門要人才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系主任趙吉光博士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表示,碩士班同學幾乎被廠商搶光,在過去兩年比較明顯,來徵才的業者從大公司(像電子五哥)、新創公司、轉進太空產業的中小企業,到太空中心/中山科學研究院的供應商都有。

「它們(電子五哥)需要人才,你看到它們有投錢、投資在人身上,就知道是玩真的。太空中心或中科院的供應商,它們如果拿到經費(案子),也要有人才來執行。」

他觀察,有意進軍太空產業的國內科技業者,不可能從頭到尾都自己研發,所以從大學入手是最快的方式,而且想物色的年輕太空人才領域,從衛星、地面站到天線都有。

至於廠商找中大太空系學生的方式,除了招募碩士畢業生,另一個常用途徑就是產學博士班。

趙吉光說明,若博士生是想走工程方向而非科學方向,同樣很容易被廠商搶光,因為廠商希望學生一進博士班,就能資助他或她到四年後畢業,並且作業界希望做的題目,這樣博士拿到就直接就業。

鐳洋科技揪中央大學 成立太空研發中心 攻立方衛星技術

此外,專攻陣列天線及先進射頻研發的鐳洋科技,今年2月中與中央大學在桃園青埔成立太空研發中心,雙方將共同打造立方衛星整測實驗室,以深化台灣的立方衛星產業鏈。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當時表示,太空科學是中大的重要研究領域,中大擁有全國獨一無二的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太空與遙測研究中心。透過產官學緊密合作,將能加速國內精進自行研發能力及發射衛星酬載與立方衛星,創造三贏。

鐳洋科技董事長王奕翔則指出,鐳洋在PCB、衛星天線及航太零組件都有一定優勢,是多家歐美大廠極力接洽的對象,惟缺少發射場域及飛行履歷自證實力。透過與中央大學的太空研發中心,可望深化國內自製立方衛星產業鏈的合作。

「很多這些同學來念中央太空所,是為了興趣!」

至於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為何連出自電機、電子、物理、資工等半導體主力科系的大學生,不想繼續走這條路,反而投入太空科學及工程領域?

趙吉光觀察,原因至少有三個。

第一,如果是進半導體業,「不是每個人都想顧機台」。就算想要走研發,非台清交成的半導體主力科系畢業生,也不見得會受到晶圓代工業者青睞。

第二,「很多這些半導體系所同學來念中央太空所,是為了興趣!」

他說明,台灣的學生學習動機最強,是在高中升大學時,但很多人的學習興趣在大學四年被摧毀殆盡、慢慢磨光。

「我們碰到有些同學,過去沒有機會接觸太空,或是當初選的大學科系不是自己要的,所以想回頭過來選太空。」

第三,部分同學是出於就業動機,因為樂觀看待未來太空領域的就業市場。

中大太空系所多次更名 可追溯至1962年

中央大學的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含研究所),歷史可以追溯至1962年,中大在台灣復校時成立的地球物理研究所,在1968年至1983年陸續成立了大氣物理系的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

1990年及1993年,中大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太空科學研究所的碩士班及博士班。

到了2017年,太空科學研究所更名為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並於2018年將「大氣科學學系太空組」學士班和「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與博士班,合併為「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的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

終於在2020年,擁有學士至博士班的中大太空科學與工程系成立,並站上了台灣產業界及政府大力投入太空產業的浪潮。

 

更多今周刊文章
哥哥姐姐都是高材生,他卻18歲就休學!陳耀訓如何從不喜歡讀書的飆車少年,走到世界麵包大賽冠軍?
存股100張0050年領50萬股利,會被課多少稅?財經達人99啪:上班族長期投資這樣做輕鬆節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