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表演藝術產業情況並沒有回到2019年,而是有許多變化。(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2021年疫情重創表演藝術產業,如今疫情過去,表藝票房恢復了嗎?透過數據統計雖有回溫,不過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觀察認為,「其實並沒有回到2019年」,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看表演的習慣,族群也有些微變化,尤其到今年上半年「調整還是很強烈」,像是中小型演出攀升,單獨看戲的人增加了,另像是動漫及電影音樂會、漫才/脫口秀銷售成績都十分亮眼。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觀察,到今年上半年,表演藝術產業的消費調整都還很強烈。(圖/兩廳院提供)
劉怡汝提到,可能很多人以為疫情過後,表演藝術已經回溫了,但事實上並沒有回到2019年。尤其到今年上半年,這些變化、調整都還很強烈,看到許多跟過往不同的樣貌,消費者的習慣明顯不同了,或許到今年下半年,比較能看出一個新的樣貌。
兩廳院OPENTIX公開「2022年售票數據及消費行為報告」委由台灣經濟研究院協助統計分析。根據數據,2022年演出節目票房銷售總額達11.4億,近乎2021年6.4億的2倍,而售票活動場次高達8,078場,售出票數達157萬張,皆顯示了市場逐步復甦。
除此以外,非表演藝術節目占比提升24%,也就是跨域消費人數增長。而30歲以下年輕客群也增加,中小型演出數量及票價攀升;另外像音樂劇、漫才/脫口秀、動畫/電影音樂會等類型銷售亮眼,呈現了疫後表演藝術市場正逐漸變化。
▲兩廳院OPENTIX公開「2022年售票數據及消費行為報告」委由台灣經濟研究院協助統計分析。(圖/兩廳院提供)
從數據可看出,近年台灣音樂劇市場欣欣向榮,包含《SC驚釀小酒館》、《勸世三姐妹》、《熱帶天使》、《仲夏夜汁夢》等,都在市場開出紅盤。其中五口創意工作室推出的影集式音樂劇《SC驚釀小酒館》,在口碑效益擴散下,於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新北市藝文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地,進行多達27場演出,場場秒殺。
其他像是漫才、脫口秀節目,演出場次從2019年的79場,成長到2022年的155場,售出票數由1.4萬成長至10.1萬,等同消費人次「擴大10倍」之多。例如面白大丈夫《職男人生》系列節目,在國內各地進行巡演,演出場域從小型場館逐步邁向中型、大型場館。
至於音樂節目,部分樂團嘗試推出演奏電影、動畫配樂的音樂會也備受好評,如狂美交響管樂團《宮崎駿動畫配樂》、《璀璨經典百老匯》,穩坐2022年音樂節目票房第一名及第三名。
▲2022年演出節目票房銷售總額達11.4億,近乎2021年6.4億的2倍。(圖/兩廳院提供)
而為了豐富藝文消費樣貌,OPENTIX不只銷售表演藝術票券,也延伸販售展覽、影展、博物館、流行音樂及文創等,更多元的產品內容,2022年持續納入國際紀錄片銷售,像是「女性影展」、「南方影展」等中大型影展。
另銷售「2022-2023龍崎光節:空山祭《隨風去留》」、「咒術迴戰展」等商業展覽,讓非表藝節目場次數占比因此大幅提升至24%,較2019年成長約一成。
隨著台灣中型展演空間逐年增加,戲劇、音樂、舞蹈類節目的大型演出數量減少,而中、小型演出數量則有往上攀升的態勢。以戲劇來說,2019年大型演出高達502場,2022年便降至381場;中型演出則從2019年的724場、2020年的508場、2021年的415場,在2022年一口氣攀升到757場。
▲疫情後消費者習慣改變,近4成觀眾是「一個人單獨看戲」。(資料圖/記者呂佳賢攝)
疫情之後,票價也呼應現實層面上漲,大型戲劇節目平均票價來到1,190元、中型節目平均票價752元、小型節目平均票價586元,都比2019年上漲約百元左右。音樂節目漲幅則較小,大型演出平均票價雖較2019年增加百元,但中小型節目的漲幅則維持在30-50元之間,影響較小。
觀察OPENTIX在2022年的消費樣貌,女性消費依然維持最大宗,占總數近7成;不過30歲以下的消費者則有明顯提升,30歲以下占比33%,相較2019年增加了8%。
除此之外,高達39%的單筆訂單只買一張票券,而購買兩張票券的訂單也占了41%,而且常常是「貴的票先買」,顯示出越來越多人喜歡「一個人看表演」,不像過往是「呼朋引伴」的選項。
針對即將在6月發放給18歲~21歲的「文化成年禮金」,兩廳院、台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NSO也開出近7千席的「青年席位」,只要300元就能欣賞表演藝術,並祭出近300場主辦節目與活動使用文化幣可享「5折」,像是動漫、電影音樂會,都會是青年入門表演藝術很好的選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