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波斯地毯對內行的人來說不只是一般家飾,而是藝術品。1978年波斯洋行老闆羅樹德的爺爺、爸爸、叔叔將波斯地毯從巴基斯坦引進台灣,成為豪宅首選。
羅樹德來台已40年,頂著外國人面孔,說得一口流利中文。大四時叔叔意外身亡,他被迫從送貨小弟升格老闆。熬過手忙腳亂的接班初期,深耕台灣市場。他早已認定自己是台灣人,即便孩子無意來台接班,他也要守著老店到最後。
推開波斯洋行的玻璃門,店內擺設看似樸實,其實很不簡單,覆蓋牆面、圖騰特殊到有些魔幻的地毯,彷彿會把人轉移到異國他鄉。或是懸掛、或是捲起的上百張地毯全是手工編織、獨一無二,年分最久達300年,各種尺寸,售價數千到百萬元不等,老闆羅樹德說:「買我們地毯很多都是豪宅,例如帝寶。地毯有個好處是小偷不懂它的價值。」
頂著白髮、蓄著厚實白鬍,顯露於外的直挺鼻子、深褐色眼珠,怎麼看都是阿兜仔臉,但羅樹德的中文發音驚人的標準,「我很希望外表可以改,每個人都把我當外國人,心裡有點不舒服。」秀出中華民國身分證、駕照,56歲的他從巴基斯坦來台已40年。
波斯洋行最早是在香港起家。近80年前,香港、巴基斯坦、印度同為英國殖民地,羅樹德的爺爺在香港當警察,發現波斯地毯商機,退休後決定創業。當時不少駐台美軍,放假時特別飛過去購買,抱怨為何台灣買不到,才讓羅樹德的長輩們決定在台灣開店。
波斯地毯起源於波斯帝國時期,已有2,500多年歷史,將羊毛、絲與棉等天然原料,利用植物、礦石提取的染料上色,手工編織而成。「地毯是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等國的名產,每個地方都有特有的圖案、顏色,還有打結方式。打結數量、密度愈高,品質愈好,就像電視解析度,更強調細節,圖案就愈清楚。」
羅樹德初來乍到的八○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除了外商,本地人有錢後也開始注重生活品質、藝術感。他開車送貨,出入的是陽明山、天母、敦化南北路的富裕人家,「以前忠孝東路到了光復南路,後面什麼都沒有。基隆路只有幾棟3、5層樓的矮公寓,也是破破爛爛的,旁邊都是野草,看更遠一點,還是大片墳墓。」他滔滔不絕,坐在地毯上的我們,像是乘上時光機,被他帶進記憶裡的老台北。
「天母以前很熱鬧,我們對面是一家雜貨店,都賣外國貨,忠誠路上很多啤酒屋…。」那時他漸漸習慣台灣生活,決定放棄外交人員的夢想,進入台大念工商管理,課餘時間就開著車在台北大街小巷穿梭送貨。原本預計畢業後接棒,1992年羅樹德大四,正值壯年的叔叔前往阿拉伯朝聖,路上發生車禍身亡,突如其來的變故逼羅樹德不得不立即升格老闆。
「那2、3年我過得真的很痛苦。一大堆沒有想過的問題,房租、員工薪水、報稅、採購之後怎麼運過來?」羅樹德從頭學。問他沒想過放棄嗎?他搖頭,「店收了,這些地毯怎麼處理?再來的話,在我家人眼裡我會是一個失敗的人,不能讓人家覺得我沒有用。」
咬牙熬過陣痛期,終於讓一切上軌道。「我們賣的東西跟建築、營造會有關係。過去住宅坪數多是30多坪,現在5、60坪到100坪,地毯越買越大。」波斯洋行目前主要客群是豪宅設計師,羅樹德坦言合作久了,知道對方風格,挑好品項送上門供人挑選,或者有人上官網選好樣式直接訂購,錢沒少賺、省事許多,但羅樹德卻有些失落。
「現在客人很少來店裡,以前人家經過就進來看,週末忙到沒時間吃飯。」其中他最喜歡的竟是挑剔型客戶,「有個女生要買比較多地毯,她下午來,離開的時候是凌晨3點。」翻遍店裡產品,顏色對了但圖案不對,圖案對了但尺寸不符需求,「這樣的客人會讓我知道店裡面缺哪一種地毯,我才能請家人去找,或是我自己去。」
這些年,羅樹德每2個月就會回巴基斯坦採購,「我回去的時候會去很多地方,阿富汗、伊朗,還有蘇俄新獨立的那些國家。阿富汗最亂的時候也進去啊!親眼看到爆炸,距離大概就我們到士東國小,不到200公尺,聲音很可怕。」波斯地毯身價不斐,怕會受傷、受潮,只能走空運,疫情期間運費暴漲,才斷貨3年。
「其實我本來以為可以半退休了,結果我兒子不接。」這件事讓羅樹德一度不想繼續經營,但拚了40年才鋪出現在的路,終究捨不得就此結束。短暫低潮過後,他恢復笑容,目標鎖定弟弟的小孩,希望培養他當接班人,讓波斯地毯可以繼續在台灣被看見,「而且我已經習慣台灣的生活了,要去其他地方都太難適應了!」
更多鏡週刊報導
【台灣老店】就是愛台灣 他棄外交官夢想留台賣波斯地毯 波斯洋行專訪
【異鄉鋪毯途番外篇】為買地毯歷險 入戰區近距離目睹爆炸 波斯洋行專訪
【異鄉鋪毯途番外篇】地毯會增值 台灣人卻因這原因拒買二手品 波斯洋行專訪
讀者迴響